2016-06-03 16:09:26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审计“新理念”助力为科研人员松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6-03 16:09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5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引发全场科研人员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两天后,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措施,就摆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桌,会议期间总理强调“必须进一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人员费用的比例”和“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审计署将如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近年来开展了哪些科技审计?如果加强科技资金审计,会不会让科研人员更不好花钱了?2016年6月3日,中国政府网邀请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审计署教科文卫审计司司长崔振龙做客访谈间,回应关切,你问我答。

[主持人]现在政府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要达到这个目标,您觉得审计应该怎么做?

[崔振龙]对于这个问题,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科技创新是创新的第一动力,怎么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关键要靠科学家。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的,好的科研成果不是政府管出来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来的,那就需要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有更大的自主权,这是一个总的精神。同时,审计机关也要调整自己的审计理念,我们审计理念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审计推动改革,落实中央有关政策,真正的放权,通过审计来揭示那些在体制上、机制上束缚科研人员的条条框框,把这些条条框框打破了,释放科研人员的活力,这样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审计的最终目标还是围绕着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这样一个总体目标来开展。

在具体的工作要求当中,事实上就是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以是不是符合中央这次大会的精神和重大的改革方向作为我们审计的判断标准,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判断科研人员的一个行为、一项资金的使用,不是简单的套原有的条条框框,我们要看它的总体目标怎么样,要坚持客观求实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凡是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凡是有利于能出好的成果的,那么这样的行为我们就应当保护、鼓励和支持。国家在制度上允许科研人员在研究工作中犯错误、有失败,这就要我们调整审计理念,调整审计判断的标准。按照审计署党组确定的,一方面要依法审计,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创新、推动改革,要将那些适于探索型、实验型的错误和故意的违法乱纪行为区分开来,将那些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牟取私利区分开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人员拥有更大的权利,增加科研工作的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任晶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