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3 16:44:13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深化“放管服”改革 把管理转化为优质服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6-03 16:44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5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引发全场科研人员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两天后,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措施,就摆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桌,会议期间总理强调“必须进一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人员费用的比例”和“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审计署将如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近年来开展了哪些科技审计?如果加强科技资金审计,会不会让科研人员更不好花钱了?2016年6月3日,中国政府网邀请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审计署教科文卫审计司司长崔振龙做客访谈间,回应关切,你问我答。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科研人员对于审计还是有一定的误会或者对审计有一定的误读,有一种声音就说,科研项目接受审计太多了。有教授写信反映:“高校审计检查太多影响科研工作开展”。对于这件事情您二位有什么看法?

[郝书辰]从曾经作为高校科研人员的经历感受到,接受的检查一般来自这样几方面,一是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年度考核、中期检查、中期考核、评审评估等。再有就是经费管理部门对经费使用进行的检查。项目的承担单位,如一个高校、一个科研院所,为了避免在项目主管单位和经费主管单位检查的时候出现问题,他们自己也组织审核检查,当然,国家审计机关对于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也进行审计监督,但是这种审计监督,次数是非常有限的项目主管部门、经费主管部门放权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检查过多、评审过多、评审环节过多,加重了科技工作者的负担,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把更多的管理转化为优质的服务,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更好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崔振龙]对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两个意见:第一,怎么来认识审计。社会上对审计这个词怎么认识呢?如果从学术和法律角度来看,称之为审计的有三种类型:一个是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另外,在广大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单位内部设有内部审计。还有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刚才郝司长也说了,国家审计署所占的比例不高,这跟我们的审计力量有限是有关的。第二,并不是社会上所有的监督检查都叫审计,有些不是审计,比如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基于管理所进行的评审评估,肯定要核一下、对一下,但是对于被检查这方感觉跟审计一样,所以都归为审计。所以审计这个词被泛化了、用烂了,让大家不能准确的理解什么是审计。刚才说有一个教授反映,科研项目接受审计太多。我们向他本人核实了有关情况,把接受的检查梳理了一遍,资金管理部门的督察、课题管理部门的项目检查、单位进行的内部审计等等,恰恰没有一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所以社会上对审计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偏差,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为什么现在社会认为对科研项目的检查比较多,检查多是一个客观实际,虽然它不是审计,但是检查是比较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可能跟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不到位是相关的。很多政府部门把检查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一说要管就是去检查,而不是服务的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政府部门都习惯于自己的检查,这种重复的检查也大量存在,检查的结果不能够共享,今天你去检查了,你的检查结果别人不知道,第二天其他机构又去检查,这一系列导致的重复检查、过度检查,也客观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分散了科研人员的精力,那这种现象我想从整个国家制度的设计上还是要规避它。

[郝书辰]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审计工作来讲,事实上更多的是针对政府部门和财资金,对政府部门主要是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贯彻科技创新大会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项目主管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加大审计力度,优化我们的审计工作。同时我们也关注资金投入是不是到位,是不是足额。当然,我们在审计工作当中也时刻关注着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包括科技经费在内的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避免被骗取、被贪污、被浪费,使国家财政资金发挥更好的绩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任晶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