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2>> 重要内容提示
 
“一箭双雕”成为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又一突出特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5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10月25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统计局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李司长,您好!我有三个问题,除了您刚才所说的之外,今年以来的国民经济运行还有哪些突出特点?第二,您怎么评价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效果?第三,外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宏观调控效果不太明显,对此您怎么看?谢谢。

    [李晓超]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增长较快。一是生产增长较快,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比去年有所加快。农业生产也稳定增长,特别是夏粮增产,有望实现全年增产。另外,工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需求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国内市场销售也增长15.9%。另外,进出口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整个增长速度都比较快。

    第二,结构优化。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出现较快增长,使城乡市场均保持了旺盛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城市和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6.3%和14.9%。而且在城乡市场增长比较旺盛的同时,消费热点、消费升级也在进一步加快。地区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生产投资增长都明显加快,前三季度中部地区投资增速36.2%,快于东部14.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速29.6%,快于东部8.2个百分点。大家知道,投资是预示着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长19.7%,快于东部1.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9.8%,快于东部1.8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也有所改善。高技术行业增速有所加快,前三季度高技术行业生产增长19.5%,比上半年加快了2.4个百分点,特别是通信电子行业、电气机械行业、医药行业,都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

    第三,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都呈现出继续大幅增长的势头。

    第四,民生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新增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力度都在进一步加大,同时,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多,覆盖面继续扩大。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呈现出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是中央针对经济增长存在着由偏快转为过热趋势、价格快速上涨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结果。

    这些措施包括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征了部分商品出口关税,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对部分资源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等,实施进口税收优惠。在货币政策方面,八次上调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五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土地的管理,对贸易管理也清理了一批“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出台了相关的鼓励进口的一些措施,出台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等一系列稳定价格的措施,包括出台促进油料和奶业生产的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等。

    从这些政策来看,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综合使用了货币、财政等各项政策。

    二是在调控的着力点上既调需求,也增加供给。通过土地信贷和产业准入等手段,重点调控投资的过快增长;通过取消和下调出口退税率等贸易手段,控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在控制一些需求的同时,针对部分产品供应偏紧的情况采取财政补贴等转移支付手段,促进粮食、生猪、油料和奶业的生产和供应。

    三是“一箭双雕”,是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又一突出特点。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既缓解了低收入群体因价格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又稳住了消费的增长;通过取消和下调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性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控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效果也正在显现。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政策,今年国民经济发展也不会有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经济增速已由加快出现了回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都出现了放慢或趋稳。与此同时,价格急剧上涨的势头也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九月份价格已比八月份有所回落,环比也在有所减弱。

    当然,我们在评价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效果时,我想有两点需要加以特别说明:一是需要注意宏观调控环境的变化。在一个经济主体比较多、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开放程度比较大的环境中的宏观调控,比一个经济主体单一、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经济开放度比较小的环境中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传导自然会慢一些。加之经济体制、机制还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总量和结构、国内和国外等多种矛盾并存的问题,也会影响到这一传导的速度。

    第二,需要注意宏观调控手段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份量的不断加大,当前宏观调控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有利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但效果会慢一些,因为传导过程比较多。同时,也有利于给企业一个适应期。不仅我国是这样,国外也是如此,最近几年,美国为了防止出现经济过热,就经历了两年多,连续17次上调央行基准利率才收到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