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部委1>> 重要内容提示
 
文物系统积极做好抗震救灾 展厅库房文物地震中基本未受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1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6月11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08年文化遗产日有关情况。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董保华]:第二个情况就是文物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到今天为止包括温总理、李长春同志、刘延东同志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已经十几次批示,都是围绕着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如何抢救在地震灾害中造成损毁的文化遗产,做了非常具体的批示,包括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温总理在5月22日视察北川县时做出了要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的指示,李长春、刘延东等同志也都先后考察了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在考察期间,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同志深入灾区考察文化遗产受损的情况,并且对每一地文化遗产受损具体情况做了详尽的了解,做了具体的指示。

    同时,国家文物局也迅速做出部署,加强对文物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在5月12日下午发生地震后,我们正在开会,实际上大家也有感觉,在地震当天,我们迅速地通过电话的方式向受灾省份文物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受灾情况。12日夜里就印发了《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震后文物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文物部门加强文物的保护措施,及时做好灾请上报工作,从5月14日到6月初,国家文物局的几位领导分别带队到灾区调查了解文物的受损情况,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我们在最初的时候就提出了三条措施:一是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迅速查明文物受损的基本情况,我们要要求前方的同志了解基本情况;二是迅速排除文物本身存在的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受损程度;三是立即组成专家组,由局领导带队,到一线对世界遗产和国宝单位进行文物受损的评估这两方面的工作。

    在6月4日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温家宝总理已经签署并且公布了,在条例当中涉及到文物保护的内容就有七项,国家文物局也将按照条例要求做好灾后文物抢险、维修和保护工作,同时作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划部署的成员单位,国家文物局也会认真做好灾后文化重建工作。从5月13日开始在国家文物局的赈灾网上每天数次或者多次发布震级通报,发布文物受损情况,并将重要情况以文物要情的形式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汇报。6月中旬举办的遗产日专题展览当中也比较系统地介绍四川等省的抗震救灾情况。

    地方文物部门积极应对,尤其是灾区的文物部门,迅速开展了文物抢救工作和自救工作,灾情发生后,各文博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疏散观众,紧急关闭开放的馆舍,实行24小时双值班制度,确保人员和观众安全。我们到四川后分别对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省博物馆(虽然没开放),陕西省博物馆都要求他们进行5月12日地震时段的录像回放,在回放过程中能够真实再现地震发生时我们文物工作者以身保护观众的情景,非常冷静有序地将观众疏散出来,并且第一时间奔赴各自的岗位,观众是往外跑,博物馆的职工是往里跑。保管部的职工向库房跑,展览部的职工向展厅跑,安全部的职工往门口跑(疏散人员),所到之处我们看到回放的录像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况,也看到了正是由于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使观众没有受到伤害。

    另外展厅的文物、库房的文物在地震当中基本没有受到损害。受灾地区的干部职工在领导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冒着余震的危险开展文物抢险工作,都江堰文物局将库存的文物从六层迅速转移到一层,在转移过程采用简易的办法用海绵、软纸对文物进行包装,重庆三峡文物馆就把易损的文物(主要是陶器、玉器)等及时转移至库房。也正是在这样妥善安置文物和确保文物安全前提下文物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当地社会救助当中,绝大多数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都开放了他们所管理的空地和广场,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紧急避难场所,比如像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5月19日一天就安置避难群众2万多人,实际上12日后各地博物馆前面都有空场,全面都提供出来,而且还提供服务,包括确保避难群众的安全,晚上专门有巡逻的,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另外这次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也对文物遗产损失情况给予关注和对于灾后抢救工作的参与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包括挪威、美国、韩国、斯里兰卡等很多国家,法国、意大利驻华大使专门找我来谈,要求第一时间到现场,我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国际组织也纷纷来信来电希望直接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