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部委1>> 重要内容提示
 
“文化遗产日”期间将在民族文化宫组织46场演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1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6月11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08年文化遗产日有关情况。

  [中国艺术研究员副院长 张庆善]:刚才董局长、降局长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中国艺术研究院正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主要承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和6月14日要进行现场直播的《中国记忆——守护我们精神家园》的一个大型直播节目。刚才周部长讲到今年遗产日不同寻常,在遗产日期间,我们前后大约要组织46场演出,都在民族文化宫,而且今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演出的单位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基层,演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基层的一些民间艺术家们,所表现的节目大多数也是中国传统的一些非常珍稀剧种和民族民间艺术,这是这次展演活动非常突出的特点。

  从今天晚上,整个遗产日活动其实已经开始了,第一场福建的高甲戏是柯派丑行艺术,虽然北方人听不懂,但是我们这次特别要求打字幕。我是北方人,我第一遍看高甲戏的时候光看人家乐不知道乐什么,后来知道唱什么以后确实很有意思,高甲戏是以丑行为主。还有很多戏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我们也把许多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名录了,之后很多珍稀的艺术形式和剧种就表现出来了,这几年表现特别明显,到北京展演一次就可能救活一个剧种。

  我这里也特别要强调一下,咱们这次演出的时候,14日晚上刚才周部长讲到四川民间歌舞的节目,这不是特意安排的,是原来按计划遗产日期间就有这样的安排,在遗产日前后就有四川的节目来,后来5·12大地震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时我们马上和四川省文化厅联系,四川遭受这么大的地震我们提出是不是推迟,把节目时间进行调整,结果没想到四川的朋友,特别是灾区的朋友坚持要按原计划来。

  这个节目分四个部分,大家一看就能感觉到有很突出的民族特色:第一主要是号子类的,也有少数民族的,比如阿坝的曲目,第二部分是羌笛这也是羌族的主要艺术形式,据说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有几千年,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甲骨文产生的时候据说就有羌人的记载,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唐代的历史中多次提到羌笛,据说羌笛很适合表现悲怆的情绪,这次来演出的都是羌族(主要是阿坝、汶川、茂县、北川)其中有4位艺术家的家中有亲人遇难,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在北京演出,而且演出的节目我觉得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说羌笛的演奏,羌族多声部的民歌,羌族民俗歌舞,羌族羊皮舞等,所以这也确实是既表达了他们作为灾区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感情——亿万人民这样支持灾区,他们也要借此机会表达对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是彝族风情,第四部分是康巴古韵,是藏族的,这些展演活动确实能够体现我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能体现这几年来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些很有成效的成果。这此展演活动总共40多场,主要是戏曲和歌舞。

  第二大部分是一个展览,我们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这个展览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传承人,突出传承人的技艺,我们大约要请四、五十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展示他们的一些技艺,用图、画面、现场表演等来展示,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就是6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和保护中心合作做一台非常大的直播节目叫做《中国记忆——我们的精神家园》,这个活动很有特色,就是在遗产日以来第一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做的现场直播的活动,直播形式很有新意,采取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有室内的在演播室的专家采访,要谈我们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中的许多重大的问题,在中央电视台一号转播大厅还要展示一些精彩的传承人的绝艺和表演,室外选了两个点,一个是黄山,一个是泉州,这两个点在6月14日那天他们是要当场进行展示的,主要突出传承人和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就体现出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扬到哪一个阶段,不管是我们在理念上还是理论上都已经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方式,我们现在至少有两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已经开始做一些深层次的探索,而且有可能在文化遗产日还要公布新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充分展示了我国非物质遗产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样的展播实际据说是14日中午12点现场直播,牵扯的内容很多,不光是我们所熟悉的民间舞蹈、音乐、中医药、少林功夫以及体育竞技的一些东西,还有咱们的建筑,这些都要通过现场展示传达给大家。

  总之无论是展览、演出等各种形式都是想借文化遗产日这个很好的契机,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次提醒国人的关注,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