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部委2>> 重要内容提示
 
"治未病"试点单位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获初步成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1月14日9时,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

    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实践与启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 沈远东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 宋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房敏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吕玉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等作为率先开展试点的单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引导和当地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探索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2007年3月以来,四家医院相继成立了KY3H治未病中心,初步建立了"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包括:健康状态辨识中心(体质辨识中心)、健康干预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名医工作室、综合服务部等,建立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部分服务内容,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优势和市场需求,发挥自身特色。如浙江省中医院将妇幼保健中心纳入"KY3H治未病"中心,针对儿童和孕产妇提供"治未病"服务。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还设立了妇幼保健中心和老年保健中心,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分别建立服务流程。岳阳医院积极引进应用"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制定了全程连贯、动态管理、个性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并倡导"治未病从我做起",面向全院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管理,建设"健康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将传统疗法中心纳入"治未病"中心,在全面挖掘整理引进中医药特色疗法基础上,以体质分类理论为指导,制定出具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和中药外治法为主的中医干预方案。

    (二)争取多方合作,构建"治未病"服务网络。 "治未病"服务的性质,决定了中医医院必须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紧密合作,构建开放的"治未病"服务网络,才能使更多人享受服务。四家试点单位,积极与市、县、镇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治未病"服务网络。曙光医院还与浦东新区CDC合作,建立了区域性防病网络;与亲和源等养老机构合作,积极推动"治未病"健康服务模式与新型养老模式的结合。

   (三)积极开展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治未病"服务需要技术方法、产品、规范等科技成果的支撑,科技创新是"治未病"服务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从技术方法与产品、技术方案规范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如:岳阳医院开展养生保健功法的推广应用研究和技术方案的规范化研究。浙江省中医院结合服务人群特点,研究提出了儿童健康保健系统管理和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开展了辨体养子调护方案和孕前-孕中-产后三位一体的孕产妇个性化调护方案研究,使生命从孕育开始就得到充分的呵护,为有效提高人口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广东省中医院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21种常见疾病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并开展方案优化研究,为建立安全有效的干预规范奠定基础。

    (四)多途径传播中医文化,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治未病"健康工程起步阶段,加强宣传是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推广"治未病"服务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在上海、杭州、广州承办了三期四场"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并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体验活动,推广肝/胆、肺/大肠、肾/膀胱等脏腑易发疾病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与媒体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种手段,通过专栏、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播中医健康文化。举办院内、院外义诊咨询活动,开办健康系列讲座,印发"治未病"宣传资料,普及"治未病"理念,推广"治未病"服务。岳阳医院建立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宣传平台,系统地宣传展示工程进展,宣传推广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广东省中医院与CCTV-4"中华医药"栏目合作录制的8集治未病系列专题片"教你如何不生病",受到海内外广泛好评,是该栏目开办10年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与香港亚洲电视合作拍摄中医药系列专题片《方草寻源》,已播出40余集,成为香港亚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二、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初步成效

    一是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带动业务快速发展。随着"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开展,医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服务范围的扩大,带动了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量持续增长。浙江省中医院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与2007年相比,儿童保健门诊量增长了近3倍,妇女保健人次增长了53%,体检服务人次增长近36%,"冬病夏治"、冬令膏方的服务量增长了三成以上,同时中医内科门诊量增长了一倍。广东省中医院体质辨识中心业务量从最初的不足600人次/月上升到近1200人次/月,健康调养咨询门诊量从最初的300多人次/月上升到近2300人次/月,传统疗法中心业务量从970人次/月上升到3400人次/月。

    二是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在"治未病"服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公司、机关、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起更加紧密和更加广泛的联系,通过合作研究、技术支持、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医院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影响力。

    三是提高了理论水平,技术手段更加丰富。通过系统开展"治未病"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产品以及技术规范的研究,试点医院的"治未病"理论水平得到大大提高,技术方法更加丰富。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方法的丰富,增强了试点医院"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学术地位,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引领区域内"治未病"服务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三、对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服务意义的认识

    以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为抓手,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对解决人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促进卫生事业的更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试点单位的中医医院,是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要载体,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全面落实"治未病"健康工程确定的各项任务。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实践,认识到开展"治未病"服务,利国利民,也有利于医院的自身发展。

    第一,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开展"治未病"服务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可以减轻社会不断增加的医疗卫生压力,减轻个人的经济负担。

    第二,从突出中医院的特色优势角度来说,"治未病"是最具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之一,开展"治未病"服务更有利于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充分发挥。

    第三,从医院自身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顺应由疾病治疗转向疾病预防的医学发展趋势,在保证医疗服务的同时,贯彻"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利用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拓展服务功能,发展自我。

    第四,从服务市场的角度来说,"未病"人群和"欲病"人群远远大于"已病"人群,开展"治未病"服务,医院服务对象从"已病"人群扩大到所有人群,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四、对中医医院在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中作用的体会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体会中医医院在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治未病"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专业机构,掌握着大量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技术,面对着大量的服务人群。通过应用和推广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提供"治未病"服务。同时,中医医院具备"治未病"专业技术和人才,在区域性"治未病"服务网络中可以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二是"治未病"技术创新推广的重要基地。医院在"治未病"实践中,汇聚大量服务资料和市场需求信息,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雄厚的研究力量。通过不断总结、反复实践,更有条件形成成果、实现创新,更有条件推广应用、服务民众。

    三是"治未病"专业人员培训的重要场所。我们具备人才优势,能够从实践中选拔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培训团队。了解行业需求,面向医院内外,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个性化培训方案,增强培训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

    四是"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借助专家团队、专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等优势,医院在"治未病"健康文化宣传中更具权威性、专业性,传播的理念和方法,更易为公众接受。

    中医医院特别是三级中医医院,应当成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排头兵。

    "治未病"健康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实践刚刚开始。我们要按照《"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所确立的目标,承担起作为工程实施主要载体的职责和任务,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的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特色保健服务模式(KY3H模式),规范院内的KY3H治未病中心,面向民众,提供中医特色保健服务模式中的结构化设计、规范化模块的系列服务,继续探索,扎实推进,做出示范,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顺利实施、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