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部委2>> 重要内容提示
 
徐建光: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1月14日9时,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

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提升市民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 徐建光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健康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借本次论坛的机会,我就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践、思考和展望,向大家作一汇报,敬请指正。

   一、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对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身心疾病发病率大幅提高,成为危及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传统的爱国卫生工作和医疗保障服务方式,无法应对这些新的挑战,难以满足市民与日俱增的健康需求,影响了市民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相继实施了2003-2005年和2006-2008年两轮三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以满足市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在政府引导下,加强条块合作,社会多方参与,不断完善健康服务,积极营造健康环境,大力倡导健康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经过几年实践,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于2007年成为全国建设健康城市试点。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2007年我市开展了"治未病"试点工作,并于2008年成为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试点市。为切实做好试点,我市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健康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完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组织医疗机构广泛开展"治未病"服务,成为促进居民健康、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与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工作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核心理念相近,都是强调防患于未然。工作机制相似,都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组织(引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突出居民健康意识,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内容上相互交汇,各有侧重。健康城市建设为"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创造了良好氛围和工作平台,提供了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组织参与资源。而"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先进的健康文化和丰富的健康服务内容,尤其是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为建立新型健康管理和保障体系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的落实紧密结合,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可以起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要举措

    一年来,我们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健康城市建设,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加强"治未病"工作组织领导。上海市卫生局成立了有市卫生局主要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治未病"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和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进行总体部署、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落实政府责任。与此同时,成立了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在上海市卫生局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战略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并负责组织并协调上海市"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

    (二)大力传播"治未病"理念。"治未病"理念的传播推广,是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基础。我们对此十分重视,利用各种传播平台,开展宣传、展示、体验活动,力求使"治未病"这一积极主动的健康观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一是把"治未病"宣传作为中医中药上海行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各区县进行主题推广。二是承办两期"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体验活动。三是通过举办膏方节,普及中医药养生文化和保健知识。四是组织各试点机构面向市民举办健康讲座,提高市民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度。如曙光医院在组织医生下社区,开展"饮食营养与中老年健康"、"中医药膳""中医诊病与现代养生预防"等专题讲座,深受社区居民欢迎。五是积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治未病"健康理念的广泛传播,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营造了氛围,也丰富了健康城市建设中健康文化的内涵。

    (三)推进"治未病"服务提供机构建设。指导全国试点单位曙光医院和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治未病"中心,集中开展"治未病"服务,并进行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探索研究。发挥试点作用,推广试点经验,参照国家"试点"要求,选择长海医院、中山医院、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市级"治未病"服务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和"治未病"服务覆盖面。开展区域性试点,选择长宁区作为"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区,以利用区域平台和社会资源,加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形成合力,加大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力度。

    (四)丰富"治未病"的服务内容。积极运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的部分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健康自主管理服务,开展体现中医特色的个性化预防、保健及诊疗等健康服务。如:曙光医院一年来完成了5000余人次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治未病"服务,同时在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下,与金杨、张江、孙桥、迎博等五所社区地段医院建立合作,开展高血压及便秘预防保健的专项调查。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结合医院特色,开展个性化的四季调理"治未病"服务,并通过开展"首席中医师"下社区等活动,向社会多方位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细化技术路线,规范社区"治未病"服务流程及考核体系,为2000多位社区居民和周边楼宇的工作人员提供体质辨识和个体化调养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了"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加快了"治未病"服务提供机构建设,推动了社会各界对"治未病"接受和认可,激发了广大群众对"治未病"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充实了健康城市建设的内涵,丰富了健康城市建设的手段,拓展了居民健康促进的领域,对于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展望

    "治未病"健康工程已列入《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推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更好地发挥其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有关完善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加强对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组织领导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推进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继续举办"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切实办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的为期一年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体验活动。通过"治未病"健康大讲堂、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传播普及"治未病"理念,并不断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方法。增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特定人群和功能社区的宣传教育,促进"治未病"理念和知识转化为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觉行为,在实效上下工夫。

    (三)进一步推进"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原则,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对各试点单位"治未病"工作加强督查和评估,强化规范化建设,并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区域性试点工作,在长宁区试点的基础上,近期将启动浦东新区、闸北区区域试点,探索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

    (四)进一步促进"治未病"服务规范化。在推广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的基础上,依托上海市"治未病"研究发展中心,通过日常监管和研究分析,探索建立"治未病"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服务规范、服务考核标准,开展绩效评估,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的中医药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们正着手编制《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上海的中医药事业中长期发展绘制蓝图。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决定成立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以加强对我市的中医药工作的领导。上海已规划实施近期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投入最多的新一轮医疗资源配置的调整和改革。实施"5+3"工程,把优质医疗资源引向郊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打破医疗资源隶属"围墙",支持大小医院挂钩资源整合。这将为我们加快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使"治未病"为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