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政府网1>> 重要内容提示
 
张平: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6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传播“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1月16日上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召开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 张平]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区作为全国"治未病"工作试点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发展办公室的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建设发展中医特色保健服务体系,区域人群不断增强对"治未病"的正确认识,接受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队伍不断扩大,初步开创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新局面。

    一、基本情况

    长宁区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城区西部,属新建的虹桥交通枢纽的东虹桥地区,是宜居宜商的国际城区。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70万。我区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对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增加投入,区域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完善,公共卫生运行有效。尤其是近几年来创新基层卫生改革,取得成效,并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近年来,更是重视"治未病"工作,积极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开创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新局面。

    二、区域居民健康维护的现状和问题

    从卫生管理角度看,居民健康的维护应当主要由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类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机构负责。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主要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主要通过区域内的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的大协同服务来承担,居民健康问题中的医疗便捷性和服务满意度逐步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和健康风险控制能力,与我们追求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依赖保障体系行为突出。随着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更加关注自己支付部分,对消费总量关心度下降。出现各种搭便车现象,医疗机构对于资源使用的随意性仍然存在,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居民就医的成本还是很大,但有效控制健康风险的比重仍然不大。

    二是慢病控制能力有待加强。现在的运行体系为人群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提供能力得到加强,但防控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还比较弱,效果还不明显,工作方式还是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行为方式中。社区居民对于健康关注还是重医轻防,人们纠正不合理行为方式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慢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是健康维护的有效激发手段缺乏。健康维护需要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而现在提供的健康维护方法被接受的亲和度和渗透性不强,成本比较高,收效不明显,难以激发起人群自我维持健康的需求。

    四是中医优势还未充分发挥。现在中医技术还主要运用于疾病的诊疗上,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应用治本固本等方法来维护健康的作用几乎没有发挥。总之,在健康维护中,人们还是重治轻防、重标轻本、重西轻中。这样发展下去,资源消耗严重,而健康状况的提升不容乐观。

    三、积极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面对上述状况,我们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大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加强政府引导,充分激活健康风险控制的社会需求,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我们在应用服务模式的方法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整体推进区域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区政府每年按万人口五万元作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专项经费。按照服务模式的服务基本规范要求,在区域里内建立2家KY3H"治未病"中心、10家KY3H"治未病"分中心、13家KY3H"治未病"服务站,初步形成区域内"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基本做到区域人群就近享受到"治未病"服务。

    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增设中医体检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模块,统一购买技术服务,为区域内建有健康档案的居民提供健康状态评估和产品干预,目前已完成近万人的中医体检并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其中20岁至39岁人群约占20%,40岁至69岁人群约占58%,70岁及以上人群约占22%。大力开展"治未病"服务人员培训,完成了首批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培训工作,首期共有45名一线"治未病"专职人员完成了专业培训,为"治未病"服务的全面铺开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完善信息整合平台,对居民健康状态实施监测,并保障政府科学投入和保障健康的科学决策。目前长宁区卫生局信息中心已经和中华"治未病"网实现有效的数据对接,初步完成"治未病"信息平台的建设。

    今年长宁区卫生局更是把这一举措作为政府实施的重点工作予以确保,将完成10%户籍人口的中医体检,并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库。通过组织各类展、演、验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接受"治未病"理念,激发居民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维护健康的需求。积极鼓励社会举办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机构,积极推介服务模式,鼓励加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目前已有佰草集、国经堂等知名企业表达了加盟意向;积极组织政府部门、街道、学校以及其他社会各类机构的人员体验"治未病"服务,累计已达数百人,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治未病"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只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强化政府引导,不断完善激发需求的方式,不断扩大联盟网络,"治未病"理念一定会深入人心,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一定会取得巨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