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2>> 背景
 
专家:中国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6日 07时30分   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气候中心罗勇研究员说,从目前的预估看,在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水平等几方面,中国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都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他是在11月15日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和中科院联合召开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及专家解读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罗勇介绍说,《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包括中国气候变化的事实、原因和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全球气候变化有关评估方法的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5部分,共40章。

    此次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951—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1.38℃,变暖速率为每10年升温0.23℃。1880年以来,中国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存在20—30年尺度的年代际振荡。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量减少。1960年代以来,东亚冬、夏季风均减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过8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90年代以来退缩加速。1950年代以来,全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5毫米。

    预估到本世纪末,中国年平均温度在“低排放”“中排放”和“高排放”情景下,将比1980—1999年平均分别增加约2.5℃、3.8℃、4.6℃,比全球平均的温度增幅大。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全海域2030年比2009年上升80—130毫米,同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未来气候变化可能的潜在影响,对农业而言,不考虑适应措施,全球温度升高2.5℃,中国粮食单产最高下降幅度约20%;考虑适应措施(如二氧化碳肥效、适应技术等),则可以部分抵消升温危害,一些作物产量还可能略有增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则以负面影响为主,可能增加敏感区域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

    评估报告还对中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及成效进行了评估,指出在能源供应、终端利用、生产过程、土地利用等方面,通过整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积极有效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中国通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以及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于2008年12月启动。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科院牵头,会同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组成了编写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记者 游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