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政府网1>> 重要内容提示
 
回良玉: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18日 16时29分   来源:中国政府网

 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回  良  玉
(2013年1月18日)

    2013年1月18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图为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同志们:

    2011年,国家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在当年年底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新时期的扶贫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2012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向社会作出承诺,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国务院确定,全力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是2012年重点工作之一。

    国务院召开这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扶贫开发成就,深刻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启动实施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5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刚才,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同志就有关重点工作做了介绍和安排,贵州、湖北、上海和教育部、外交部、卫生部负责同志作了典型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

    过去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纲要》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良好开局。各级政府大幅增加扶贫投入,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出台配套政策,定点扶贫实现了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的全覆盖,东西扶贫协作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开始实施。国务院已全部批复了11个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还批准了“十二五”时期支持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和支持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此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了6个片区规划启动会。现在,我宣布,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的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正式启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基本解决、两个成功超越、三个明显加强”。

    “一个基本解决”,就是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国大规模扶贫开发,目标就是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这10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按1196元的标准计算,从2002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从8645万人减少到268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9.2%下降到2.8%。目前这个标准对应的贫困人口数量已稳定减少到2000万人以下。同时,我们在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五保供养办法、制定贫困残疾人扶持措施,即便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其基本生活也有了兜底式保障。

    “两个成功超越”,就是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成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2002—2011年,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4%,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5.3%,高出全国5.1个百分点。同时,重点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三个明显加强”,就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得到明显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县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节目的比重接近或超过90%,饮用安全水的农户比重大幅提高。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达到97.4%,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率下降5.5个百分点,有卫生室的行政村比重达8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重点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6亿多亩,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扶贫开发力度最大的10年,是贫困人口得实惠最多的10年,是贫困地区发展形势最好的10年。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结束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饱受饥寒的历史,是党和政府最大的德政。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靠自己的努力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对人类减贫事业最大的贡献。

    回顾这10年,扶贫开发遇到了多重困难和风险挑战,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适应形势变化,抓住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地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民生改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我们坚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02年的12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7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106亿元增加到332亿元。2008年和2011年,我们两次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使国家扶贫政策覆盖更多低收入人口。一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率先在贫困地区实行,各项民生举措向贫困人口倾斜。实行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区域发展政策,在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中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造性地实施“两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贫困群众增收门路。另一方面,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低保保障生活、扶贫促进发展的格局。

    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切实增强扶贫开发针对性。找准扶贫开发的切入点,对10多万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对840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扶贫移民搬迁,对700多万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了就业、创业能力培训。针对特殊贫困成因,开展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阿合奇边境扶贫、大小凉山艾滋病综合防治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扶贫综合开发等试点,探索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坚持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加大力度实施新世纪第一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心制定和顺利实施第二个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增强扶贫合力。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制度,完善农村贫困监测制度。

    经过10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减贫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二、坚决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准确把握新任务新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坚决打好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

    (一)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奋斗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确立这样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实现,但任务极为艰巨。我国扶贫对象规模大,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计算,到2011年底,全国扶贫对象有1.22亿人,占农村居民的12.7%。如果到2020年下降到3%以下,年均需要减少1000万人。在历史上,一年减贫1000万人的年份也是不多的。何况我国扶贫对象贫困程度深、返贫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突出,能达到这样的幅度就更为不易。同时,还要看到,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要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确保如期实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总的看,农村贫困残疾人贫困程度深的问题更为突出,最需要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能力低的问题更为突出,最需要提高。可以说,农村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的难中之难。要认真贯彻《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不断加大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切实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优先帮扶,使他们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二)牢牢把握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这个工作重点。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片区规划已全部出台,扶贫攻坚已全面启动。下一步就是要坚守主战场、瞄准硬骨头、打好攻坚战。要把握总体要求,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全面执行片区各项规划,一步一步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分析片区贫困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每个片区的特点、特征、特色出发,因地制宜、分区施策。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针对片区的特惠政策、“特别手段”,在片区集中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强化各方合力,完善部委联系制度,健全省际合作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形成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各方协作、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三)牢牢把握“四化同步”这个时代机遇。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既给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就业促进、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重点工作,要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特别是在各地实施的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在贫困地区城镇化过程中,要防止将农村贫困演变成城市贫困、将分散贫困演变成集中贫困,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牢牢把握坚持扶贫对象主体地位这个基本要求。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外部扶持很重要,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他们积极投身扶贫事业,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才能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瞄准扶贫对象,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抓紧做好贫困识别工作,完善到户机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丰富开发式扶贫内涵,不仅要开发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更要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基本素质,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扶贫项目的参与程度,实现在参与过程中受益。

    (五)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这个重大原则。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江河上游、湖库源头、农牧交错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始终是扶贫开发的一个重大课题。《纲要》明确了扶贫开发要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基本框架下,积极探索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得到更多实惠。

    三、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我们已经确立了“两轮驱动”的扶贫战略(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对片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定点扶贫进行了重点部署,新阶段扶贫开发完成了开篇布局。从新的起点出发,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大幅度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创新机制、强化手段、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清醒认识到扶贫开发任务繁重艰巨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全社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加快扶贫开发有良好氛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财力增强,会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扶持力度;近年来城乡区域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创造了环境条件;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只要我们立足有利条件和优势,用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

    (二)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扶贫开发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省级人民政府对所属片区扶贫攻坚负总责,片区内各级党政一把手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形成高位强势推进扶贫攻坚态势。进一步完善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工作部门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大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个突出特征,片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和定点扶贫,都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片区扶贫攻坚和整村推进要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三)增加投入,严格管理。各级财政、各行业部门要大幅度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逐步建立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片区倾斜,大力发展贴近农户的小额贷款,支持产业发展。随着片区扶贫攻坚深入推进,各类资金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要加紧研究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办法。必须始终牢记,扶贫资金是解决贫困群众生存、温饱和基本发展问题的资金,是保障基本民生的资金,要坚持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集中用于最贫困的地区和群体、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务求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更不能挪作他用。

    (四)积极参与,真情奉献。各定点扶贫单位和参与东西扶贫协作的省市过去为扶贫开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要再接再厉,继续做好扶贫工作。要结合自身情况和贫困地区实际,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思路。要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在社会扶贫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国务院扶贫办要对各定点扶贫单位特别是今年新参加定点扶贫的单位,加强培训指导和协调服务,注意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五)完善政策,强化落实。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片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项目规划,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尽快让政策落地,让项目落地。要针对片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继续加强政策研究,力争出台更多的支持措施。根据《纲要》的要求,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各类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西部连片特困地区的资金配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要。

    同志们,大力推进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如期实现《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决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