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联合2>> 重要内容提示
 
孙喜运:与国外先进技术零距离接触使我们受益匪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9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4月29日9时30分,铁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王勇平等介绍我国铁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知道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有百年制造历史的特大型企业,这次铁路大提速,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又是最多的,在引进吸收再创新中有哪些突破?体现在哪些方面?今后怎样打造机车品牌?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喜运]:大连厂是一个百年老厂,我们公司是1899建立的,到现在有108年的历史。工厂的产品在2000年以前是以生产内燃机车为主的。2000年以后,既生产内燃,也生产电力机车。在这次铁道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整个项目中,大连厂是唯一既承担着电力机车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同时又承担内燃机车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厂。电力机车是和日本东芝公司合作,生产单轴功率120千瓦,总功率7200万千瓦的和谐三型,目前已经有68辆上线。

    铁路提速,客运提速,货运也必须提速。大连厂承担着内燃机车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和美国的EMD公司合作和谐型大功率内燃机车,柴油机功率是6000马力。今天大家最关心的为什么引进?完全靠我们自己可不可以?在引进之前,内燃机车上柴油机功率都是4000公里。从机车的可靠性、耐阻性等水平上,三年前有记者问我过,你们的机车现在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我当时想了一下,负责任地讲,现在生产的机车是世界上80年代初的水平。不论从各项指标和技术水平,确确实实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应该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为中国工业体系搭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中国毕竟工业基础比较落后或者工业底子是比较落后的。在这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起点的时候,我们面对世界20年到30年的差距。在这种起点上,如果说完全靠自己,应该说不一定干不出来,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或者说将来赶上今天水平了,别人又到了十年以后的水平了。现在市场竞争不仅是大鱼吃小鱼,还是快鱼吃慢鱼。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基础就是这样个基础,完全靠自己,不是不可以,但时间上要付出代价。

    从大连厂来讲,利用这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机会,确确实实得到了很大收获,大连厂地处大连,在铁道部没有组织引进消化吸收的时候,我们工厂一直和国外保持着技术合作、技术支持。在80年代,我曾经在厂里讲,当时我们是远距离学习,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接触不到外国人。所以只能从书报、杂志上来学习,看别人有什么发展前景。到了80年代中期90年代,我们属于近距离接触。通过这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比喻是零距离遭遇、真正零距离接触,和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理念进行了实质性的碰撞,我们得到了很大收获,不管是设计理念、制造工艺、试验方法、标准体系,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

    有哪些突破?第一,通过这次技术引进,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第二句话,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我们学习和开始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什么是关键技术或者说核心技术?我理解关键技术,一个是技术水平有着大跨越,对我们现在造的车,实际上是交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跨越。第二,对整车的性能和整车功能有着重大影响的性能,也应该算是关键技术。包括这个车,功率比过去提高了50%,下一步还有一个轴提高100%的功率。随着功率的增大,功率大不是简单的功率大,比如一万千瓦变压器,如果设计成像房间这么大,可能没有难度。但是在机车有限的空间和重量下,要设计出大功率产品来,那是有相当难度的。第三,影响零部件可靠性、耐久性这些寿命的技术,也是关键技术。过去有些东西十万公里就要检修,二十万公里就要更换,现在可能是三十万公里检修,五十万公里更换,甚至是一百万公里更换。对于我们现在做的机车,包括转向架技术、驱动装置技术,我们国产化基本上掌握了这些技术,这些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来自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

    第三句话,我们工厂现在具备了再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基本条件。由于前一段的引进消化吸收使大连厂现在具备了再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基本条件。因为通过这一轮的消化吸收,从设计理念,包括制造技术、设备、工装、试验手段、标准体系、人才队伍等,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说我们具备了再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基本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铁道部又提出要我们工厂来承担9600千瓦机车研制设计,这个车将由大连厂完全自主设计、自主研制,这个车是2008年年底出车,现在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我在这里负责任的跟大家讲,如果说大连厂有什么收获?最好的例子就是看我们9600千瓦的车。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希望你们跟踪报道,我们的收获要全部反映在这个载体和这个机车上。明年这个时候,这个车的设计基本完成,明年年底自主设计、具有完全中国品牌的机车一定会在大连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