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最大贸易国之际访商务部部长高虎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1 18:2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权威访谈:登顶之后,路在何方?
——中国成为最大贸易国之际访商务部部长高虎城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王希、雷敏)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并以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在全球经济波折不断,外贸传统优势逐步弱化的情况下,我国能否坐稳这“头把交椅”?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如何解决?记者就此采访了商务部部长高虎城。

    问:您怎么看待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答: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从历史上看,我国对外贸易始于先秦,盛于宋元,衰于晚清,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的快速发展,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可以说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的奇迹。

    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几乎每4年翻一番,是100多年来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发展中国家。横向比较,我国对外贸易从1000亿美元迈上1万亿美元台阶,只用了16年时间,而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5年,日本、英国分别用了30年;从1万亿美元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我国仅用了3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8年。

    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外贸发展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而是从基本国情出发,在开放和竞争中求进步、谋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

    问: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对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答: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调剂余缺、出口创汇,到新时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力量。1978-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4%。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创造了18%的全国税收。

    我国外贸发展根植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世界都在享受着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每年大量进口也带动了贸易伙伴的就业和发展。2008-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商品和服务约10万亿美元,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问:有评论说,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和以高资源环境为代价,大而不强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成为最大货物贸易国之后,解决这个问题似乎更加迫切了,对此您是否认同?

    答: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围绕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期,科学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确需要正视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创新发展基础亟待加强、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贸易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具体来说,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低;营商环境总体上有了显著改善,但单向鼓励出口的政策手段比较多,有促有限、有出有进的双向调控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仍然存在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倾向;市场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不够,一些行业还存在一哄而上、竞相杀价、无序竞争等问题;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剧也给我国外贸管理体制带来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国际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增值环节逐渐向服务部门集中,贸易增值主要靠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服务,组装制造环节利润比例越来越小。去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一半。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但也是服务贸易第一逆差大国。服务出口发展滞后,表明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问:最近几年我国出口一直饱受外需不稳之苦,企业经营压力很大,未来贸易增长是否会遭遇拐点?贸易额第一能够保持吗?如何尽快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答:登顶之路,非常不容易。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加艰难。从外部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发展对外贸易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贸易强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量还要质,有大还要强。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要坚持开放引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不动摇,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贸易与科技、产业融合,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创新外贸管理手段,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加快进口促进政策体系建设,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促进进口与出口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涉外经贸法律法规修订,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们还必须更多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贸易强国目标一定能实现,对外贸易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新闻背景:从八个关键词看贸易大国成长史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王希)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从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绝,到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

    关键词之一:外贸经营权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实行严格的专营制度,只有10多家国营外贸专业总公司开展外贸业务。改革开放后,这一专营制度开始被逐步打破。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到私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再到2004年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取消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放开外贸经营权激发了各类企业和个人开展对外贸易的热情,2013年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数超过30万家。

    关键词之二:加工贸易

    1978年,广东省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的签署,开启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之门。这种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主要形式的贸易方式,曾一度占据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推进,加工贸易的占比减少,2013年加工贸易进出口1.36万亿美元,占当年外贸总额的32.6%。

    关键词之三:出口退税

    1985年,我国建立出口退税制度。2004年,国家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建立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针对不同时期的外贸形势,出口退税率历经多次调整,有效地发挥了支持出口发展、促进贸易平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2013年,我国出口退税规模达1.05万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之四:外经贸战略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先后提出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大经贸”、“走出去”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为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之五:入世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贸易额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02年开始,保持了十年间平均两位数的增幅。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

    关键词之六: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2010年1月1日,我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

    关键词之七: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四种供应模式。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在货物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快速发展起来,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5396.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关键词之八:贸易摩擦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成为我国可能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目前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连续8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2013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92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17.9%。

责任编辑: 黄林昊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