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3 07:4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3日出版的《经济日报》刊发钟经文署名文章《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又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面对这种少有的复杂局面,唯有快马加鞭推进改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特别是改革的紧迫性,一定要有新的认识。

    文章说,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上,又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裹足不前。对于中央重大改革部署的落实情况,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制定具体的督查计划,加大督查力度,着力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要义,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联系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全面认识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

    文章分析,世界经济温和回升有利于改善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和外需状况,但今年的外贸出口难以明显地高于去年。只有加快推进企业改革特别是外贸企业改革,以及通过推进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才能激发企业活力,而这种活力必将转换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近些年,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明显地受到体制上的许多制约。只有通过加快改革来解决相关体制问题,才能将巨大的内需潜力挖出来,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顶梁柱”。

    文章说,2014年国内投资、消费的增长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才能切实改变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重的状况,促进企业投资较快增长,有效扩大投资需求。同时,只有大力推进分配等领域的配套改革,加快形成居民现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才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强劲的动力。

    文章说,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特别是抢抓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都迫切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只有大力减少和纠正用行政手段包揽科技创新活动的做法,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成果评价和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让市场“说话”,才能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才能让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文章强调,加快改革步伐、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中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防止误读念歪改革举措。比如,不能因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抛在一边;也不能因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把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抛在一边。

    文章说,加快改革步伐、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战略制高点。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扬长避短、有机结合,作用都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现在中央政府放权很快,接下来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对中央放的权,地方不能截留,更不能假放、空放、明放暗不放。各级政府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同时,还要把“该管的事情管起来”。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提高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从而在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在减少事先审批的基础上,当好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的角色,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监管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把各种矛盾的处理纳入法治轨道,维护经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文章指出,加快改革步伐、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必须以改革统领全局,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去,尤其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进展,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同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调动人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让广大人民成为改革的推动者而不是改革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大胆试验,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每一份改革方案都广泛集中民智。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改革的标准,努力使改革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责任编辑: 史玮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