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指标”体现宏观调控精确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8 10:34 来源: 一财网
【字体: 打印本页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给出了具体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从这个报告中可以看出,围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指标”(GDP增速、物价水平、新增就业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明确的。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水平等给出了更清晰的预期。这是政府宏观调控越发走向科学化与精确化的表现。

    市场经济,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市场会出现失灵的状况。当市场失灵时,政府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纠偏,这个干预和纠偏过程,被称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科学。所谓艺术,指的是调控的灵活性,强调的是相机决策;所谓科学,是对经济规律的把握和尊重,求的是精确性。宏观调控不能拍脑袋,必须尊重经济规律。任何违背经济规律的政策目标与措施,最后都可能走向失败。

    观察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各国的宏观调控大致呈现出如下的发展轨迹:从被动的盲目干预到主动的积极干预,再到科学的精确干预。宏观调控走向科学的精确干预,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来的。针对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历程,也不例外。

    从中国经济的走势来讲,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中速增长期。未来经济存在两大特征:一是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一直存在,二是解决过程表现为转型与调整。中国经济要解决结构失调、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体制障碍等深层次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调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来谋求突围。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显然需要稳中求进。所谓稳,就是需要一个适当的增长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在学理上,适当的增长速度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时的增长速度。宏观调控必须保持国民经济以适度增长率稳定均衡地实现增长。这无疑给决策层的调控提出了挑战。

    去年以来,围绕中国经济的“区间论”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这个“区间论”的下线,即经济增速不能掉到7.5以下,通胀水平则不能高于3.5。GDP在7.5左右,被视为一个适度的增长速度,也出于对就业水平的考虑。这些数据的得出,是认真比较、反复权衡的结果。把增长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与可能。这样的宏观调控,显然是从“粗调”走向了“微调”,追求的正是调控的科学化与精确化。

    进一步看,“四大指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而不是追求某个单一指标的实现,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换言之,调控的精确化也是从全局出发来考虑的。(汪晓波)

责任编辑: 史玮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