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区配建养老设施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2015年开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12 17:48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奋斗多年终于买了房的“北漂”,可以放心将老人接到北京尽孝;空巢、失独老人,也可以在社区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3月11日从多个相关部门和开发企业处获悉,目前,本市首个由开发商独立运营、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的附属养老设施已经进入规划设计阶段,2015年即将开工。目前,已经有十几个新建小区,确定将采取“嵌入”配建方式,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

    社区就近养老项目落地

    最快2015年年底,最晚2016年年初,如果您走进长阳地区一座看上去跟住宅楼相差无几的建筑物,就会发现这里和其他的“养老院”有所不同。它完全建设在小区里,紧贴着住宅楼,一些业主从家里就能闻到养老食堂里飘出的菜香。

    作为全市首批试点项目,这种就近养老的模式将在金隅东郡、万科城、金域缇香、如园以及高丽营、台湖等项目和地区率先进行尝试。开发商新建或者改造一套不能零售的楼宇,用于小区老人养老。预计到2014年年底,位于长阳的“幸福家”养老设施将拿出具体方案。这座原本是商业属性的建筑将提供80个房间,一共有100到120张床位。

    根据物业公司对新建小区的调研,年轻业主将老人接来养老,也是尽孝。但这些在北京打拼了多年的年轻夫妻,不一定有实力让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再加上有些老人为了治病才临时来京,如果子女都有工作,谁来承担照料的责任?

    “就是出于这种目的,在小区内的养老设施才会应运而生。”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说,将针对新社区配套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型机构”,配备老年餐桌、日托中心、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提供24小时长期照顾、日托、老年餐饮、健康管理等服务。

    在设计图上逐渐成形的楼内,一二层用于长者健身、康复。其他楼层将分成不同区域,给老人不同程度的照料。除了其中轻度看护的老人,更像是在日间托老所,子女可以在晚上将其接回家居住。

    点位辐射将惠及周边小区

    但和十几个前期试点项目相对的,是2011年年底就已经达到250万的北京户籍老年人口。10多个项目只能服务10多个小区,对于庞大的需要养老人群数字,是否过于杯水车薪?

    “这10多个项目只能说是试点,如果实验成功,可以利用外派服务的方式,辐射周围小区中的老人。”毛大庆说。

    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还在日益增加,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加已经成为北京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按照“幸福家”规划,这栋楼的服务功能将分批展开,一部分养老公寓将先被预留,当长期居住需求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开放这些养老公寓作为机构养老设施。

    同时,如果周边社区需要,经过同样培训的护工将被派出,到周围社区内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

    “嵌入社区”将在全市推广

    这种“嵌入社区”的养老设施,将在全市推广。

    “到2020年,本市将有336万至384万老人居住在家里,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设施安享晚年。”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

    “十二五”初始时,市国土局、市规划委陆续就养老设施选址、供地、规划方案和各项标准调整进行调研。从2013年开始,养老设施用地已经专门编入了每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而按照市规划委发布的《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机构养老床位将达到16万张以上,新增近11万张,每个社区都将配置托老所。而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在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曾经发布,全市规划促成500家养老机构落地,其中城区占50%,新城和乡镇各占25%。

    但按照开发商的伴随着新小区建设养老设施的模式,五环内的小区怎么办?目前,已经有部分开发企业计划对老社区的配套房源进行回购,并且开始调研是否有更改为养老设施的可能。

    “试点之所以有望成功,是因为这些项目本来不能散售。但由于老社区的配套房源已经出售,如果按照二手房的价格回购,成本可能会非常高。”一位正在考虑通过运营已售小区的开发商负责人说。

    由于收购决定尚未明朗,这位开发商还不愿意透露企业信息,但他表示,如果执行部门进一步简化立项审批流程,并且能在税费、床位补贴方面出台更细化的政策,可能会吸引更多有实力运营的企业参与其中。

责任编辑: 刘笑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