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四德建设打造道德高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10 09:20 来源: 大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座谈时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在向道德高地进发的壮观序列中,齐鲁方阵分外耀眼——

  这个方阵踩踏着曾诞生过孔孟的厚土沃壤,秉承几千年的文化古风;这个方阵家庭讲孝德,职场讲诚德,社会讲爱德,个人讲仁德;这个方阵以这“四德”建设为路径,奔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秀峦,攀向经济文化强省和中国梦的高峰。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海右山左,齐鲁故地,吹来温润的道德之风。

“四德榜”:在激发羞恶之心中催人向善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认为人都有羞耻之心,这是义的萌芽,是向善的原点。如果能把羞恶之心扩而充之、广而大之,像烈火一样燃烧,像清泉一样涌流,它就能够让人知耻而后勇,行正道,做善事。

  先哲有知应笑慰。2300年后,他的后人创造出一种扩充羞耻之心的方法:“四德榜”上晒“四德”。

  贴在墙上的几张大红纸、一纸不算太漂亮的毛笔字、父母姓名、儿女姓名、儿女给父母多少赡养费……1983年,莱州市郭家店镇朱家村人悄悄建起了全省首张孝德榜。

  自那时起,每年一进入腊月,村两委就派人进门入户调查,先由儿女自报给老人的赡养费,然后向老人核实真假。腊月初十左右,赡养榜向全村公布。

  村民杨廷玉在街上开了个小卖部。有好几年,赡养榜就贴在小卖部外墙上。杨廷玉记得,每当赡养榜贴出,小卖部都要热闹好多天。谁家给父母的赡养费多、谁家给的少,谁家以前给的多、今年给的少,谁家以前给的少、今年给的多……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给“扒”个精光透明。四里八村的过路人,到这里也忍不住停下,品头论足一番。

  “人脸都有二两肉,谁能搁住这通议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杨廷玉说。

  杨廷玉这话道出了“榜”发挥作用的机理:一,中国人好面子,尤其在熟人社会里;二,“榜”的作用是广而告之,将人推到大庭广众下,是孬是好,众口评说。这两点结合,激发出人的羞耻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07年起,在省委宣传部组织、推动下,我省的道德榜由孝德榜发展为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榜”,目前全省有2万多个村居建榜,占全省村居总量的30%以上。

  朱家村一位老太太,年近八十,有三个儿子。有一年,“赡养榜”上红纸黑字,老大、老三各孝敬老人300元,惟有老二200元。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老人拄着拐棍儿来到小卖部,激动辩白:每个儿子每年缴200元,这是他们家早定下的。今年老大、老三“擅自”加到300元,老二并不知情,不能怪老二。老母亲在大庭广众之下给自己“护脸儿”,老二很快补缴了100元。

  还有更让人挂不住脸儿的。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西辛兴村,以分数量化“四德”——10分,8分,5分,“四德”具体化为“条条杠杠”,每项“条条杠杠”都有“身价”,一月一统计,年终总统计,向全村公布。谁孬谁好,直观了然,虽然有点让人下不了台,但有错改起来也快。村民魏绪夫,前年因为把牛饲料堆在家门口,影响了环境卫生,被扣了8分,拉低了总分。好多人对他说“可惜”,他也觉得不自在。去年他再也没在大门口乱堆乱放,总分倏地就上去了。

  分数微小,却代表了一种美行、一分善心,莫以善小而不为。

  看得出,“面子”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很大,但如果和“里子”挂上钩,作用更大——“里子”关系着肚子和日子。

  曲阜市鲁城街道池涯居委会,专门买了电子称和血压计,每年“九九”老人节,老人都要来称体重、量血压。2月18日,我们来到这里。池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贾祥彬告诉我们,每年老人节那天,居委会都挤满了人,老人来领礼物、测体重、测血压,媳妇儿、小伙儿来看热闹。每位老人今年的体重是多少,去年是多少,轻了还是重了,当场报数。

  池涯居委会经济条件好,如果老人的体重比去年轻了,这家的儿媳妇就评不上好媳妇;评不上好媳妇,村里发的福利也就没有份儿。花生油、大米、猪肉,福利都是实打实的,都是填肚子、过日子离不了的。贾祥彬说,这样又丢面子又丢“里子”的事,出一次就够多了,从没在一家出现过两次。

  与激发人的羞耻心相对,“四德榜”的另一个作用,是“响鼓也用重锤敲”,促使一些品德高的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其实也是激发羞耻心,一种因为在道德上没有达到更高标准而产生的羞耻心、愧疚心。

  “孔德将,每天回家看望父母,每周两次陪父母户外活动,经常陪父母聊天”;

  “星允忠,每天回家看望父母,每周4次陪父母户外活动,经常陪父母看戏”……

  这是曲阜市陵城镇星家村孝德榜上关于“精神慰藉”的公示。每一条内容都具体到天数,量化到次数,不惮其细,不厌其烦。也是,孝心本来就是从细微处、从心灵深处来看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星家村村民孔令友,今年快70岁了,他的母亲今年93岁。母亲跟着大哥住。孔令友对母亲非常孝顺,平时不但及时给母亲送赡养费、送粮食,还隔一两天就到大哥那边坐坐,陪母亲聊聊天。

  前些天,村里上一个水利项目,孔令友被派去看工地。工程忙,公事重,他一呆就是半月多,没能回去看看母亲。

  这么多天没去看老人,他感觉像犯了大错一样。工程终于完工了,他买上母亲爱吃的食品,急忙赶到大哥家。一进门,扑通一声跪下,一个头磕在地上:“娘,我好长时间没来看您了,给您磕个头吧。”

  花白头发,年近七十,跪在地上的人也是有孙子的人;发白如雪,泪眼婆娑,坐在堂上的人欲言不能,脸上却是笑着的——有一个如此敬亲孝老的儿子。

  《论语》记载,子游曾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道:今天人们认为能赡养父母就是孝,其实那些狗儿马儿也能养人;一个人不从内心里尊敬父母,和犬马有什么区别?(《论语·为政》)。孝的基础在于敬。处处有敬,敬人为重。

  夫子有灵当感知!2500年后,齐鲁大地上,他的桑梓后辈,忠实践行他的教导,既从物质上,更从精神上孝敬父母——“父母在,不远游”,近游几天也不安,这是何等高标准的孝!

场所精神:在充溢正能量的氛围中引人向善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孟子·告子上》

  临淄城外有座牛山。2300多年前,孟子站在山前。山上草木不生,圣哲眼中一片荒芜。曾几何时,这座山也曾浓绿如盖。惜乎它在齐国都城郊外,每当树木发新芽,就有刀斧砍伐之,就有牛羊啃食之……

  人心好比牛山。哲人想到: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人世间滚滚红尘,掩杀了人的善心。要创造一种条件,让这如芽的善心,时时刻刻,处处所所,都能得到向上生长的营养滋润,都能获得“我要长大我要开花”的氛围鼓励……

  这就是场所精神。通过对居住、工作、活动场所赋予一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向周围散发出的信息,形成充溢正能量、引人向善的强大氛围。

  之所以想起孟子这段话,以及一位师长曾提及的“场所精神”,是因为随着采访的深入,越来越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心怀:在全省,既有“顶天立地”的好人个体,又有铺天盖地的普通好人,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一袭遮眉的刘海儿,映衬出她的素朴;一口浓重的昌潍土话,诉说着她与这片土地离得有多近。

  10年前,一场车祸让丈夫撒手人寰,留下她和儿子以及年迈的公婆。尚是青春年华的她也曾夜半辗转难眠,也曾独望星空遥问路在何方。然而,郭晓秋,诸城市舜王街道九台社区的这个好媳妇,最终选择了留下。

  日子像流水一样,恢复平静,又向前流淌。一晃又是多年。公婆坐不住了,他们觉得不能这样耽误了她。她却怎么也不愿离开这个家。终于,在公婆的劝说下,她用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招儿:招婿上门。她从公婆的儿媳,变成了女儿,或者说,她有了两个婆婆。

  前年,一直照顾现任婆婆的大伯哥去世,婆婆无人照顾,她把老人接到家里,一起伺候。三位老人,两个同母异父的孩子,丈夫和她,有血缘的,没血缘的,共聚在一个屋檐下。老人性格不一,孩子顽皮淘气,难免磕磕碰碰,她用自己的温厚与忍耐,维护着这个家。

  “我并没有做什么,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做的。”面对记者,她纯朴的话语中道出一腔大孝。是啊,在行善人的眼中,什么善行都是应该的。今年3月,郭晓秋荣登诸城市首届“最美孝媳最美孝婿”金榜。 

  越是“四德”建设突出的地方,越是有淳厚的民风,越是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场所精神,是他们的共同做法。

  舜诞生于诸城。

《史记》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是大孝事亲、大仁待民之人君。诸城抓住这一点,大做舜文章:出关于舜的书,开关于舜的会,对内对外宣传,无不高扬舜;在舜的故乡诸冯村,修建了大舜苑,苑内有大舜殿,更有舜帝广场、舜裔祠、舜庙等,这个省级景区现在是舜文化道德教育基地;在行政建制上,诸城有舜王街道;在城市建设上,诸城有舜都路、舜耕路;就是人们居住的小区,也争相以舜命名……

  越是“四德”建设突出的地方,越是注意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越是注意挖掘更多普通人的闪光点。一有凡人善举,马上大张旗鼓宣传,这是各地不约而同的行动。

  武城县中心广场,在128名道德模范的事迹展后,是大大一个橱窗、赫然一行大字:“下一个榜样就是你”;胶州电视台有个“最美胶州人”栏目,播出近500期,期期受到热捧……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评选出的各类道德模范人数众多。武城39万人,评出道德模范4000余人;仅去年全省评出村级道德模范10万多个,县级以上1万多个。是啊,好人多了,“坏人”就少了。正气压过邪气,正能量充溢全社会,负能量也就没有藏身之地。

  一位环卫工的故事印证了这一点。

  去年3月8日,武城环卫工人李艳军,一早就上街忙碌。在县医院门外,她捡到3000元钱。3000元对这名环卫工意味着什么?在这个鲁西北欠发达县,相当于她7个月的工资,相当于患脑血栓丈夫半年的医药费。清晨的大街寂寥少人,家里又那么缺钱,怎么办?李艳军没有犹豫,寻找失主,还钱给人家。这是在这个妇女节,这位女清洁工送给自己的“最美”礼物。

  面对记者,她没有思索,没有做作,朴实道出个中原因:“看到电视里那么多典型,那么多好人,俺也想当典型,想当好人。”

礼之用:在尊崇仪节中让道德扎根心灵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

  春秋时期,每月初一,诸候们要举行一个仪式:杀一只活羊,由诸候亲自祭于祖庙,表示每月开始听政。这种仪式叫做“告朔”。

  在孔子时期,鲁君已不亲临祖庙举行仪式,只是杀一只活羊应付一下。子贡认为既然这样,就不必流于形式,干脆连羊也必不杀了。

  孔子批评了子贡,并说自己看重的是这种仪节,更是这种仪节所蕴含的尊长敬上的内容。礼的意义是诗意的,唤起的是一种对人生对秩序的敬畏。

  形式并不都是形式主义。必要的形式,能加重内容的份量。夫子的桑梓后人,牢牢记住了他的教导,并将之上升为“四德”建设的一种方法。

  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礼”为切入点,加强这种“礼”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是各地的生动做法。

  2月25日,莱州武校。课间,我们走向一间小学一年级教室。隔窗望去,孩子们在说笑嬉闹。然而很快,我们被重重“惊”了一下:刚一进门,所有孩子同时起立,折叠椅翻起的声音响成一片,一双双小手倏地抬起,举于胸前,抱拳行礼:“您好!”清脆的童音响彻教室。

  一群小老虎。一群懂礼节的小老虎。

  我们走在校园里,每遇到一个学生,他们都这样抱拳行礼,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孩子们行的抱拳礼,有很深的寓意:左手屈起大拇指,意思为“不做老大”,右手五指握拳,左手四指搭在右手上,意思为“五湖四海皆兄弟”。动作潇洒利落,气势长虹贯日,孩子们很愿意学练。莱州武校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敬人、谦逊、友善、秩序的品德教育。

  创新仪节的形式,丰富仪节的内容,让仪节更有内涵,给人更深教育,是各地施行“礼之用”的新特点。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对每周一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不改变基本程序,却增添新内容:在升旗时,轮值升旗班可以根据本周主题,或诵读,或唱歌,或宣读本班奋斗目标,或宣诵本班集体誓言,还可以请家长进行国旗下讲话……原本一个简单的升旗仪式,变成了一个关于国家、国旗和国歌的道德讲坛。    

  这样做有什么效果?

  2月28日早晨。春寒料峭。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外。我们本是来采访交警和志愿者护送小学生过马路的。金色的朝阳下,学生们安全穿过马路。有的正走向校门口,有的已进入校园,有的晃动着身子在说笑,有两个甚至在追逐……7点50分,校园里国歌声响起。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所有的学生,不管在做什么,不论在什么位置,齐刷刷转向学校的国旗,原地立定,高举右手,向国旗行少先队队礼。时间仿佛凝固了。孩子们好像“定格”了。惟有雄壮的乐曲响在耳畔。我们也不由得“定格”在那里。

  万行庄严。是一种什么力量让孩子们如此自觉?我们想起了这个学校“不只是走走形式”的升旗仪式。对国家的礼敬生发了这样的仪节,这样的仪节加重了对国家的礼敬。    

  在人生的重要节点创造性设计“礼”,将其所要求的道德标准以生动形式告诉人们,在人生的每一个新起点上都给“提个醒儿”,是我省“礼之用”的一个创新。

  “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你们能否做到?”

  “能做到!”底气中足。

  “你能做到每周回家为老人做一顿饭菜,每年陪同老人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吗?”

  “能做到!”铿锵有力。

  “现在,请你们站在庄严的国旗国徽下,共同许下你们爱的誓言。现在随我宣誓,请举起右手……”

  红毯包裹的讲坛,国旗在侧,国徽在上,鲜花簇集,娇嫩欲滴,一身红装的新娘,西装革履的新郎,面对台下众多亲友,随工作人员宣誓。

  2月26日,当我们来到莒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遇到了这类似西方教堂的一幕。

  宣誓完毕,工作人员将《新婚当事人“四德”工程建设倡议书》、《家庭美德倡议书》郑重交给新郎新娘,并邀请本报记者上台为小夫妻颁发结婚证。

  我们上前采访了这对新人。新郎叫朱立胜,新娘叫庄锋锋,分别来自莒县城阳镇前家屯、寨里河镇青山前村。也许是刚刚跨过了人生一个重要关口,也许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形式跨过了这个关口,这对新人还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通过这个仪式,我觉得以后不是一个人过了,我对婚姻要负责任。”新郎说。

  “我以后要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看。”新娘说。

  莒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很早就在议论一件事儿:新人来办结婚证,照张新婚照,然后取证走人。这么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就这么简简单单完成?2012年10月,莒县开始抓“四德”建设,当年年底,莒县民政局推出这种免费宣誓服务仪式。原本片刻就完成的流水业务,现在成了一堂庄重的婚姻道德课。

好人好报:让道德更自觉地化为行为规范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孟子·告子上》  

  在这里,孟子告诉我们一层意思:古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当他修身养德,便会有功名利禄相回报。利的反馈,让义走得更远。

  今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山东人,更深深懂得这一道理:行“四德”、做好事,不仅要给予名誉表彰,更要给予物质、地位回报。只有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时代远去,只有让好人有好报的时代全面到来,才能让更多的人去做好人。

  在为扶不扶摔倒的老太太都要犹豫踌躇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尤其需要提倡。

  一边是捡到70万元钱,一边是为母亲看病欠缺几万块钱。

  就在捡到钱包前几分钟,他还一口气买了三种彩票。他很想发财,发财后给母亲治病,发财后改善一下自己月薪只有1000元的生活。

  拿不拿这70万?

  张继锁面对这道选择题,选择是果决的——根据失主证件上的号码,给失主打手机……当失主掏出2000元钱表达谢意,张继锁拒绝了,并拒绝透露自己的住址。

  失主也是个热心人,凭一个简单的线索,九次寻找张继锁。

  终于找到了,也发现了卧病的张妈妈,他表示愿意资助张妈妈治病。张继锁又拒绝了。

  张继锁的行为感动了他打工的烟台牟平区,感动了他的老家单县。好人有好报。单县东大医院收治了张继锁的母亲,并送上5000元爱心款,还请省立医院专家来免费会诊。很快,单县相关单位给予救助,知情人纷纷捐款。张继锁的母亲如期手术,手术很成功。

  那时,憨厚的小伙子打工才半年。现在两年过去,他更成熟了:“我相信好人有好报。我会继续做好事!”

  现在,让好人有好报,正成为山东各级政府的主动行动。济南市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购买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胶州市拿出财政资金50万元设立基金,不但帮扶道德模范,还帮扶他们家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医疗;作为“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16件实事之一,今年山东省将为10000名全省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免费提供一次健康查体……

  既让践行善行义举的人受到帮扶和关爱,又让坚守道德的人有名又有利,这是政府和社会正一起书写的答卷。

  在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时,他被“下放”到村卫生室。因为医德医术突出,他现在被提拔为镇卫生院院长。

  1996年,当满胜利回到生他养他的四女寺村时,他有点失落——他自小立下志向,通过考学跳离农门;现在考上学又毕业了,却转了一圈儿又回来了。然而很快,他的心房被另一种成就感所充盈——用自己在卫校所学的知识,给乡亲们解除病痛。这位武城县腾庄镇的乡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定位。

  村里满运清老人得了溃疡结肠炎,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无人照顾,他在给老人精心治疗后,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做老人爱吃的饭菜,给老人及时用药,照顾老人近1个月。

  张官寺村70多岁的冯书明老人,无儿无女,突患脑梗塞,满胜利连续给老人治疗30多天,直到老人能够自理。到现在,老人还有1000多元医疗费没有付。

  满胜利现在有厚厚两大本欠条。但他从来没去要过账。

  自2002年起,他每年都为四女寺中学教师、本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查体。

  基于满胜利的突出事迹和工作成绩,上级经郑重考察,将他提拔为武城县四女寺镇卫生院院长。

  一桩桩、一件件,让“好人不吃亏”的思想,在更多人心里扎根发芽,长成为一片森林。在山东,道德正更自觉地化为更多人的行为规范。

搭建载体:在以德示范中促进社会和谐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夫子的思想是深邃的。用政法、刑罚来治理社会,只能让人民在重压下不做犯罪的事情,但他们在内心里却不一定宾服;如果用道德、礼教来治理社会,人民则会从内心里宾服,主动不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社会治理如果以德示范,为政以德,修身以德,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早日实现。

  贾官村的变化让人瞩目。

  淄博市淄川区将军路街道的这个村子,曾是全市闻名的“上访专业村”,最多的时候,全村有30%的村民上访。然而仅用了两年时间,上访户在这里全部消失,村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村干部以身作则和以德治村,起了莫大作用。

  2011年,贾官村改选领头人。16岁就外出经商、办矿的许业莲,被乡亲们请了回来,被选为村主任。两年下来,许业莲给村里办事贴进去120多万元。

  “人家放着挣钱的买卖不做,回来搭上钱给村里办事,这一反一正是多少?”村里人开始服了,心开始收拢了。

  趁机,许业莲请群众参与,公开公平,毅然决然,解决了村里积压多年的机动地被占、路边乱搭乱建、偷水偷电等问题。

  良好的村风是保持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村里适时推出“四德”工程建设,一是搭建活动载体,二是搭建舞台。

  两年来,村里先后开展了“仁德之星”、“爱心人士“”、“优秀党员”、“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是对人心的一次阳光理疗。并且建起“四德榜”,将人在向善路上推一把。在道德的春晖下,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慢慢消失了。

  村里还投资80多万元,建成文体活动中心、“四德”广场和文化大院。既有文化活动舞台,又有运动广场。每到夜晚,200多名村民在这里载歌载舞,风清气顺,心旷神怡。

  贾官村人不再上访了,都在考虑自己的小日子和村里的大日子。非仅如此,村民积极报名参加街道的志愿队伍,现在贾官村的志愿者,是全街道18个村居中最多的。

  谈起这些变化,许业莲说:“农村既是宗族社会,又是熟人社会,在这种社会里,道德有时候更管用。”淄川区委书记杨洪涛则将之“扩大化”:社会治理80%用道德、12%用行政、8%用法律。道德

感化,一通百通,一顺百顺,一副良药。

  一个村由乱到治,“四德”建设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一个市县实现科学发展,同样离不开它的重要支撑。

  自2012年起,荣成市以政务诚信为先导,建设企业、社会、司法诚信。他们的做法,也是搭建活动载体。2012和2013年,全市各行各业先后开展了“诚信建设年”和“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今年在以前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开展“诚信建设提升年”活动。同时连续开展“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

  荣成哈里两湾城小区,总共建有1500套居民房。政府承诺2011年供暖,但到2011年冬,入住仅有40户,如果按期供暖,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市政府没有犹豫,协调燃气公司如期供暖。2012年冬,入住仅有85户,还是照常供暖。

  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现在全市上下形成讲诚信的浓厚氛围。食品加工企业泰祥,出口日本400吨猪肉,因为有一项指标没有达到,被退回100吨。众所周知,日本的食品标准,全世界最高,这批货虽然没有达到日本要求,却符合国内质量标准。可不可以在国内销售?这可是价值2000万元的货。不必讨论,没有犹豫,公司决定,全部销毁——在诚信上没有“内外有别”!

  现在,荣成已形成官民都讲诚信、上下同心谋发展的局面。在2012年以来威海市举行的四次“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荣成每次都列“总体满意度”第一名。

  各地的自觉行动,来自省里的统筹决策。2007年召开的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近年来,省委宣传部搭载体、建舞台,在全省开展“美德山东、诚信齐鲁”教育活动,多次召开现场会,发起建设示范县;省委组织部在对17市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将“公民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权重列为35分,高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等……在强有力的推动下,全省“四德”建设一浪接一浪,一浪高一浪,温润之风劲吹,形成了打造山东道德高地的新高潮。

面对沂河:我们只是历史长河的一节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如果把《论语》比作一部厚重的弦歌,那么这则是一支轻快的笛子曲。在这里,曾皙以沂言志,用散文样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表达了儒家在深刻的入世情怀中,也有得天下英才而教,教其向善成才的洒脱境界。 

  初春时节,我们来到曲阜,来到沂河岸边。“圣人门前水倒流”,沂河正由东向西静静流淌,春皱乍起,波光粼粼。河两岸,杨柳摇曳在春风里,枝条吐出星星点点的绿。

  沂河从历史深处流来,它发源于邹城,流经曲阜,注入南四湖。邹城是孟子的故乡,一条河把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圣哲连接在一起。这两位伟大圣哲崇尚仁义,教人向善,他们和其他先贤一起打造了历史上的齐鲁文化道德高地。

  沂河流淌到今天,滋育了无愧于先辈的有德之人。他们见钱眼不开,见利不伸手;甜来能同享,难来共承担。他们不做虚,不做伪,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践行“四德”。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脊梁,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

  沂河要流向遥远的未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用“四德榜”“场所精神”等现代的方式方法,激发心灵深处的善念,发扬光大,如火燃烧,如泉涌流,并传承于未来。

  面对沂河,我们只是历史长河的一节。一节有一节的责任,一节有一节的担当。不可逃避,不可推脱。

责任编辑: 卢静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