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三大动力结构论”构筑中国经济新支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11 19:22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 徐曼曼 李天真)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从三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即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这意味着,“三大动力结构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

    在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一季度“成绩单”出炉的前夕,李克强总理发表主旨演讲的意义显得非同寻常。结束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迈入提质增效“第二季”的道路注定会异常坎坷——不仅触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宏观调控的创新,更需深入挖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机制。

    新动力之一非改革莫属。李克强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

    新一届中央政府执政一年多以来,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建立上海自贸区等,多项改革紧锣密鼓地部署落实。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所言,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唯有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才能避免年年打“下限保卫战”。

    以行政审批为例,去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曾公开承诺,本届政府将削减国务院各部门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中的1/3以上。截至今年2月,国务院共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并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都将为市场各类主体创造广阔的空间。

    新动力之二是调结构。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围绕调结构展开的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需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指出,要向调结构要动力,围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

    新一届政府精准拿捏着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既要把握总量平衡,更需着眼结构优化。有学者表示,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当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时,要主推调结构,这体现了其“转型主导论”的经济理念。

    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为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营改增”试点逐步扩大到邮政电信等更多服务领域,用税收等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多运用社会资本,增加养老、健康、旅游、文体等服务供给;城乡结构调整方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将破解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等难题,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大规模改造各类棚户区;区域结构调整方面,正加快推进沿海向内地梯度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重要陆路交通干线,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行业结构调整更是不断提速,绿色工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正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过程中落后产能加速淘汰,进一步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

    新动力之三体现在改善民生。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中国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就业、收入、社保和住房保障制度等直接关系公平正义,也涉及稳定居民消费预期。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加快推进则有助于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释放广大农民及2亿多农民工的消费需求。

    随着民生的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过去扩内需政策难以发挥其实效,推进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老百姓的口袋里钱不多。我们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就业是收入的来源,是民生之本,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和服务力度。

    2014被视为中国的“改革元年”,简政放权、营改增、工商登记制度、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举措落地有声,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已基本走出以投资刺激为单一驱动力的阶段,从而进入增长动力趋于多元化、均衡化的新阶段。

    单纯的高增速不再是我们发展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才是今后保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形势下,三大稳增长“动力结构”正在形成新的支撑点,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