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参与马航MH370失联客机海上搜救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15 09:31 来源: 交通运输部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吉隆坡起飞,越南上空折返,取道马六甲海峡,“迷失”于南印度洋……本应在旭日东升之时抵达北京的239人,再也没能看到阳光。守望生命,追问真相,无数次连夜研判,无数次优化方案,从泰国湾到孟加拉湾,从巽他海峡到马六甲海峡,从西太平洋到南印度洋,向着寻回失联同胞的每一个微小可能,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指导下,在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协调指挥下,我十余艘舰船穿越惊涛骇浪,披星戴月,千里驰援,面对茫茫未知,勇往直前,分秒必争。无论是后方还是一线,心底只有一个信念:向着希望、永不言弃。

    3月8日,一个本该轻松愉快的周末,又是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却成了许多母亲、妻子、女儿悲痛欲绝的噩梦。无数善良的人们悲伤、忧虑、困惑。

    当日7时49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挥大厅的电话像往常一样响起:“一架零时42分从马来西亚吉隆坡起飞的波音777-200客机,信号于1时20分在雷达上消失,机上载有大量乘客。”这是中国民用航空局总调度室报送的信息。

    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通电话拉开了一场跨越两大洋的多国联合海上大搜救的序幕。

    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全速赶赴失联海域

    空难?劫机?马航MH370客机所发生的一切,是人类共同的挑战。中国政府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和非同寻常的规模参与了这场国际大搜救。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框架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成为我方搜救力量的总协调人,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总参、海军、民航局等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整合力量,第一次在境外组织实施大规模海上搜救行动。

    搜寻第1阶段(3月8日至15日)

    马航MH370客机本应在3月8日6时30分抵达北京,然而起飞38分钟后却在越南胡志明市管制区失去联系,接机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依然音讯全无。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成员,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人。

    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指示: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要求:与马方民航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与外方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及时妥善做好乘客家属工作。李克强总理还应约紧急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通电话,协调搜救事宜。

    人命关天!第一时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赶到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当机立断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由翁孟勇副部长任组长、何建中副部长任副组长的交通运输部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

    各项应急工作随之展开。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值班领导全部到位值守。人员配备从平时每天两个人变成6个人24小时值班。AIS系统早已锁定客机失联的那片茫茫海域,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失联客机的最新信息。墙上播放着马航客机消息的壁挂电视再也没有关过。电话、邮件、传真,工作人员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与各个可能的消息来源沟通联系,汇总所有关于失联客机的信息。

    海事救捞部门立刻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4艘专业救助船、6艘海事执法船及两架巡航救助飞机迅速做好出发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未知,未知,还是未知!不安在每个人的心底蔓延,气氛越来越凝重。

    数小时的等待煎熬,15时左右,越南海上搜救部门终于向我方提供了客机最后失联海域的具体坐标:北纬6度56分、东经103度35分,这个位置是泰国湾。这是当时唯一得到确认的信息。

    客机已经失联10多个小时,航班上仅配的7小时航油应该已经用尽,情绪激动的家属已集中在北京丽都饭店。不能再等了!交通运输部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果断决定:派船前往搜救!

    待命船舶迅速起航。15时52分起,交通运输部所属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15”轮、“南海救101”轮,海事执法船“海巡31”轮搭载专业潜水员、打捞专家以及巡航救助直升机、专业扫测设备等先后全速赶往泰国湾。除了专业救助船,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还协调过往商船参与搜救。3月9日,中远“泰顺海”轮首先抵达泰国湾疑似海域搜寻。

    3月10日,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紧急会商机制启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总参、海军、民航局、中国海警局、中远集团等单位进行了马航失联客机海上搜救第一次紧急会商,研究制定我国船舶及航空器的详细搜救方案,动用所有可能的力量,密切配合,开始了我国在境外组织的首次大规模海上搜救行动。

    时间就是生命!3月10日20时,日夜兼程的“南海救115”轮抵达指定海域,漆黑的海面上,大功率探照灯扫出一道道白光,夜视仪后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汹涌的波涛。3月11日上午,海军“井冈山”舰抵达,下午,“南海救101”轮、“海巡31”轮和海军“海口”舰陆续抵达。飞机是否经过这个地方?是否真的在这片海域?究竟是改线还是坠毁?没有人知道。承载着国之所托,承载着民之所望,他们一寸寸搜寻着,一点点扫测着,海面、空中、水下立体配合,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一周内,交通运输部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召开了13次会议,不断地研判前方消息,优化调整搜寻方案。前方搜救力量越来越多,马来西亚、越南、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1国舰船及飞机先后加入到搜救的队伍中。

    3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与“南海救115”轮船长彭建波通话,请他“尽力再尽力”,并要求各有关部门调集一切可能力量,加大搜救密度和力度,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在次日的中外记者会上,总理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决心。

    一丝希望,百分百努力!每天都会有最新的搜寻数字汇总到中国海上搜救中心:12437平方公里,45763平方公里,70078平方公里,89052平方公里……搜寻面积在不断扩大,参与搜救的商船也越来越多。油污带、救生衣、海面垃圾,一次次地发现,一次次地失望,又一次次地努力。

    风云突变!飞机通信系统曾被人为关闭,飞行线路有过更改!

    3月15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发布会上确认马航MH370客机最后与卫星联络的时间是当地时间3月8日8时11分,并重新划定飞机可能飞往的南北走廊两个区域。这与之前搜索的区域相去甚远。

    “为了这次搜救我们不惜代价、不惜成本,但是因为信息有限,我们在泰国湾的搜救劳而无功。”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挥协调处处长卓立说。3月8日至15日,我方10艘舰船连续搜寻了150多个小时,累计搜寻了近9万平方公里的海面,扫测了8400多平方公里的海底。

    力量不减方向调整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

    各类信息错综复杂,飞机去向扑朔迷离。大洋茫茫,但没有人轻言放弃。时间就是生命,一次次彻夜无眠,一次次调整搜索范围和航向,研判再研判,搜寻复搜寻。

    搜寻第2阶段(3月15日至24日)

    马方3月15日发布的新消息,让每一颗牵挂的心燃起了新的希望,期待奇迹出现。为了机上的同胞,为了那一点点生的希望,我们决不放弃。

    夜色深沉。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灯火通明。这里作为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总协调中心,已经成为杨传堂、翁孟勇、何建中等交通运输部领导们的第二办公室。交通运输部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会议几乎每天一次。多方沟通,研判信息,专家咨询,前后联动,调整部署……这里见证了重大搜救决策背后的果断沉稳、群策群力、殚精竭虑、永不气馁。

    3月15日20时,又一个忙碌的周末夜晚,交通运输部领导仍然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看着大屏幕上锁定的现场舰船搜救海域,再一次汇集各方智慧,重新研判消息的可靠性。15日、16日周末这两天,他们很少离开那个地方,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紧急会商会相继召开,密集地研判着马方最新消息的可靠性,科学调整我方的搜寻方案。

    “搜救力量不减,搜寻方向调整,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百努力。”杨传堂的话铿锵有力。

    3月17日下午,杨传堂与马来西亚国防部长、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通电话;晚上,主持召开马航失联客机海上搜救第三次紧急会商会及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他强调,当前,搜救仍然是第一位的重要工作,“兵分两路,稳扎稳打,向前搜救”。

    这天晚上,又一个彻彻底底的不眠夜。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连夜与马来西亚海上搜救机构沟通协调,划定了我国新的搜寻区域,并协同海军等部门向现场的我方舰船下达任务通知。

    3月19日上午,我方现场舰船从新加坡附近的临时集结点出发,兵分南北两路,正式开始第二阶段的搜寻,新加入的“海巡01”轮为现场指挥船。

    第二阶段搜寻区域分别在孟加拉湾和印度尼西亚以西海域,距离泰国湾约1000海里,搜寻面积是第一阶段的6倍。临时改变航线,没有带海图,茫茫大海,惊涛骇浪,面对挑战,以生命的名义,搜救勇士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然而我方搜救船舶尚未全部抵达任务海区,便又有了新的调整。3月20日中午,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公布卫星在南印度洋发现疑似失联客机碎片,疑似海域距我方划定的印度尼西亚以西搜寻区约2000多海里,我方搜救舰船最快5天才能到达。

    当天晚上,杨传堂部长再次深夜召集会议,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指示南下编队“海巡01”轮、“南海救101”轮向发现疑似失联客机残骸海域靠近,并协调在澳大利亚珀斯港口补给待命的“雪龙号”科考船,尽快开往疑似海域搜寻。

    一次次调整,一次次优化,只为那最后一线希望。然而,希望却迟迟没有到来。搜救力量频繁调整,搜救工作却不断归零。

    “我们这么多年的海上搜救,从没像这次这样。”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智广路说,“信息太有限了,飞机到底怎么飞的谁都不知道。”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应急管理处处长周旻有着同样的感受,“以前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但只要你去做,‘拉锯就掉末儿’,困难会一个一个被克服掉,越来越小,但这次总是搜着搜着又回到原点。”

    尽管一次次失望,一次次无奈,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以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何建中、常务副主任陈爱平把自己也编进了日常排班表中,“何副部长他们都是连着三四天不回家,中间有一会儿的时间就坐在椅子上眯会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工作人员刘浩告诉记者。

    对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值班人员来说,马航客机失联以来,忙碌已经成为习惯,缺觉也逐渐成为常态。他们连去食堂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消息和电话。

    “电话不断地打进来打出去,一天下来几乎没有停的时候。”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值班人员温连明说。他旁边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每个重要电话的信息,这30多天的记录已经比之前3个月的记录还要多。

    “以前谁是值班员是很明确的,现在已经分不清谁是值班员了,每个人都尽可能去承担更多的工作,发挥更大的能量。”刘浩说。

    远渡重洋竭尽全力 接近飞机接近真相

    从泰国湾到孟加拉湾,从巽他海峡到马六甲海峡再到南印度洋,前方搜寻舰船越走越远。10米巨浪,14级大风,挡不住他们搜寻的脚步;无数次发现,无数次失望,降不下他们搜寻的热情。为了真相大白,为了给永不抵达的生命一个交代,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竭尽全力不放弃。

    搜寻第3阶段(3月25日至今)

    飞机奇迹般地降落在某个小岛上,幸存的人们正等待救援……多少人抱有这样善意的期待。遗憾的是,人们不得不面对最残酷的现实。3月24日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失联的马航客机在澳大利亚珀斯西部的南印度洋“终结”。

    这一悲剧消息让当晚21时40分才离开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智广路又赶了回来。当天晚上,他们反复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搜救机构通电话,并跟前方工作组、海军、空军等部门核实消息和位置的准确性,联络我方前线的每一艘舰船,了解他们的续航能力和工作状态,连夜调整搜寻方案。

    “值班员们基本没睡,田刚中间只打了20分钟的盹儿,你看打盹儿的时候手里还拿着鼠标。”周旻指着当时用手机拍下的一张照片说。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坠毁结论,仍然缺乏实物证据,只要还没有找到飞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能轻言放弃。

    3月25日早上,杨传堂部长召开紧急会议,再次强调:搜寻工作仍是当前第一要务,要按照明确方向、增加力量、连续作战、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继续搜寻和打捞飞机残骸、寻找黑匣子。语调坚定沉稳,那是对154名失联同胞的承诺,是对挂心忧虑的国人们的交代,更是倾尽全力不惜代价不辱使命的担当。

    此后,我国舰船搜寻区域调整到南印度洋澳大利亚公布的疑似海域。那是位于南纬40度附近、被称为“咆哮西风带”的陌生海域,常年受大风影响,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只有在11月到次年4月的南半球夏季时节才适宜海上作业,冬季基本无法开展工作,而如今南半球已进入秋冬季。

    那里遥远而陌生,在应急情况下,我们的舰船从未航行到那么远的地方,“当地的水文情况我们完全不清楚,连海图都没有,我们从天津航保中心调来了大批新海图。对我们的船舶来说,那个区域是全新的。”智广路告诉记者。

    但现场舰船没有丝毫犹豫,从泰国湾到孟加拉湾,从巽他海峡到马六甲海峡再到南印度洋,他们向着越来越远的海域进发,不知道还要走多远,也不知道何日才是归期。

    在陌生的南印度洋,就连热带气旋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引起的风浪、移动的路径,跟我国船舶所熟悉的北太平洋有很大差别。在从圣诞岛水域转战澳西水域的路上,“海巡01”轮碰到一个强热带气旋,中心风力达14级,狂风席卷着数米高的浪墙,恶狠狠地冲向船舶。“我们利用宽阔的大洋进行了紧急避险,但是有些船员和随船人员晕船反应还是比较大。”“海巡01”轮船长姜龙说,颠簸造成的呕吐甚至让一些船员几天不能进食。

    目前,“海巡01”轮的航程已达9000多海里。整个搜寻工作充满变数,每天面对的事物都是新的,信息量庞大而复杂。“海巡01”轮搜寻到很多漂浮物,“我们都抱着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的态度,费了很大劲儿打捞上来,最后证实都与飞机无关。”但他们没有丝毫抱怨,“无论是工作的徒劳还是打捞的辛苦,这都是我们巡航救助职责的一部分,我们不觉得苦,也不值得说道。”

    在这场多国参与的海上搜救行动中,我方舰船已经成为海面搜救主力。舰船与飞机配合,海空立体平行线搜索,就像在海上耕地一样,往返再往返,不留死角。

    舰船24小时不间断搜寻,白天采用望远镜瞭望和雷达监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即使发现了疑似物体,不一会儿也就漂浮得无影无踪,“只能用望远镜死死盯着,但盯着镜片超过10分钟,船员就会眼睛酸胀、头脑眩晕。”“南海救115”轮的政委陈兴光说。到了夜晚,夜视设备可以对两公里半径的范围持续扫测,再通过夜视仪和热成像仪在屏幕上显示海面情况,船员得像猫头鹰一样瞪大眼睛专注观察,难度可想而知。

    “南海救115”轮是我国最早出发前往搜救的专业救助船。船长彭建波常年在西沙海域值班,长时间不能靠岸,在起程执行这次搜救任务前,已经在西沙待了好几个月,长时间的海上搜寻让他病倒了,但他仍然坚持再坚持,直到3月26日才下船。

    截至4月14日12时,我方在现场的10艘舰船、6架舰载直升机已经按照搜寻方案在南印度洋累计搜寻62万多平方公里。

    在现场搜寻中,过往商船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3月21日,30万吨级散货船“中海韶华”轮更改航向加入搜寻,这将使其到达初始目的地的时间比计划晚10天。延误交货期将承担巨额违约责任金。截至4月14日12时,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共协调64艘过往商船在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以西海域搜寻17万多平方公里。

    搜救人员的不懈搜寻和对真相的执着给乘客家属们带去了安慰。当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有关负责人在北京丽都饭店通报海上搜救进展时,现场上百名失联乘客家属集体起立,向搜救人员致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并不孤独。所有善良的人都是我们的后盾,给了我们收起泪水勇敢面对的力量。”一位家属说。

    4月4日起,“海巡01”轮等多国现场搜寻舰船陆续侦听到疑似黑匣子的脉冲信号。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11日修订、缩小了对MH370客机残骸的搜索范围,新划定的搜索范围由2个区域组成,其中心位置位于珀斯西北约2312公里处,覆盖面积共约46713平方公里,是搜索工作开展以来划定的最小搜索范围。针对“黑匣子”的搜索范围也进一步缩小、集中到了一处约600平方公里的海域,该海域距离珀斯西北约1670公里。

    不放弃的努力让我们不断靠近真相。交通运输部仍然时刻关注并研判着有关飞机的一切消息,我方舰船仍在加紧搜索,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决不放弃。(记者 刘晓宁 林芬)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