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必须断掉"恋权"念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23 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改革红利的重要释放途径。继去年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之后,简政放权继续深入——4月22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开始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开刀"。

    我们知道,简政放权的目的是给发展松绑,是大家已经取得了共识的改革路径,中央也一直在做各种尝试和努力,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早在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国务院就陆续取消和调整了一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其中很大一批都是以非行政许可审批名义变相设定的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事项。

    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权力有自我繁殖的本能,简政放权就像割权力的韭菜,割掉一茬,只要土壤还在,环境还有,其生存和扩张的冲动永远不会消亡,很快就会再长出一茬。

    就像这次要着手清理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有些就是从已被取消的行政审批中变生而来的。这只是部门把行政审批的权力从手里揣到了兜里。

    许多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虽然表面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实际上与行政许可是相互联系甚至是有机组成部分。行政许可范围外的,就以非行政许可的名义实施管理和监督,其实是对权力的强化,是权力的暗度陈仓。

    大家知道,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形式,包括审批、审核、核准、核查、同意、确认、验收、验证、备案、年审(检)、登记、会审等。这里面有些形式是属于监督程序来执行,有些是作为前置审查形式规定的。对于市场主体来说,这些都是需要跨过的门槛,都是有着生杀予夺权力的有形之手,其左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照旧--这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来说,显然是致命的掣肘。

    权力之手到处乱摸,市场必然紊乱失调。况且,许多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设定本身就不规范,总体混乱,疏于监管,其计划经济的影子更加明显,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更大,权力寻租的机会更多。

    在今年1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强调"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通过法定程序调整为行政许可,其余一律废止"。大的方向已定,本次国务院的《通知》对于各部门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明确给出了时间表,并且放话将追究责任,可见中央的决心之大——对于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来说,这不仅是“割韭菜”,而且是“挖根”。

    挖根是必须的。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需要政府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相当数量的行政审批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都是政府不需为而偏偏为之,说到底是迷恋权力,而根子则在部门利益的驱动,甚至是私利的驱动。

    如果不及时动刀,权力的繁殖和扩张就会像癌细胞一样,呈现出加速度,多道审批就多道关卡,层层下来,阻滞活力,侵蚀周边,养肥部门,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肌体渐入膏肓。

    要释放市场的活力,政府必须简政放权。从"恋权"到放权,这需要自我革命,其难度和痛苦就像割自己的肉,况且是肥肉——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长期游离于行政许可法的约束之外,自由裁量度大,监管制约又少,暗箱操作的空间更大。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某些职能部门由于对权力的过分依恋,造成行政审批做减法、非行政审批做加法的情况。某些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进行挂靠衔接,在行政审批被压缩的情况下,非行政许可则做起了加法。简政放权,不仅需要"简"和"放",还需要通过制度的笼子来回收权力,才不至于已经被"简"掉的权力逃脱和变异。

    正因为此,今天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是改革棋局中的必须步骤,是消除简政放权过程中的腾挪空间,是断掉部门"恋权"的念想。(特约评论员 王海)

责任编辑: 史玮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