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会议倒计时 中国专家学者热议“亚洲新安全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25 15:29 来源: 社科院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将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已进入倒计时,中方此前通过多种途径表明将在其间推动各国树立亚洲新安全观,此举被观察人士认为颇具“里程碑意义”,引发了各方关注。

  24日,30多名来自外交部、国防部、研究机构的官员与专家学者出席了为期一天的“新安全观:和平、稳定与合作的亚洲”学术研讨会。各方人士热议“亚洲新安全观”,呼吁亚信峰会为本地区泛区域安全机制贡献力量。

  多名专家指出,“新安全观”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表示,当时“新安全观”的提出主要考虑到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安全、经济形势发生的较大变化,和平、合作、发展成为国家关系中出现的新迹象。

  2002年7月31日,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据该文件,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从90年代到现在,地区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观察人士指出,新安全观亦经历与时俱进的过程。事实上,中国官方高层此前针对地区局势与环境,曾多次作出有关新安全观的表态。

  本月15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当日,中国外长王毅在与来访的俄罗斯外长会谈后共见记者时表示,中方希望在亚信峰会上推动各国树立亚洲新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

  研讨会上,与会人士认为中方对亚信峰会寄予厚望,选择在峰会上推动树立亚洲新安全观,有其现实考虑。

  “亚洲地缘政治环境较为复杂,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利益摩擦;既有领土权益争端,又有地缘政治博弈;既有亚洲一国自身和地区内部的问题,也有域外国家带来的影响。”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在会上发表演讲时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亚所所长李永全指出,近年亚洲安全不断面临新挑战,除了领土海洋权益划分,在非传统安全如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大灾害等领域的挑战也十分突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说,虽然亚洲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傲人成绩,但在安全合作上却面临“安全困境”,正如王毅外长所言,安全合作始终是亚洲一块“短板”。

  面对亚洲安全的新形势与新环境,令各方疑忧的是亚洲安全机制建设仍显薄弱。

  专家指出,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系列安全合作机制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但它们仍属于次区域合作组织范畴,整体上看,亚洲安全合作机制水平不高,合作深入程度不够。

  “在泛区域框架下,亚洲还没有特别有约束力的安全机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说。

  专家学者们期待亚信峰会在地区安全合作上发挥作用,并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表示,传统安全观的特点是结盟、对抗、零和游戏。新安全观是一个突破,但面临的挑战是可能被认为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新安全观必须要凭借合作性的机制性建设,要有实质内容。

  “推行亚洲新安全观的重点是要落到实处,其他国家的反应取决于中方提出的新安全观是否有现实必要性或现实合理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