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成为全国首个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27 15:1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合肥4月27日电(记者王立武)作为我国实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首个试点,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探索基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跨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新模式和新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作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正源,总长359公里的新安江从安徽黄山休宁山间发源后,其干流的三分之二在安徽境内,下游则是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千岛湖。由于千岛湖入湖水量中有近70%来自安徽,上游来水水质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据监测数据显示,新安江皖浙交界断面水体总氮、总磷指标值呈明显上升趋势,千岛湖的水质正在由贫营养化进入中营养水平并向富营养化转变,这为千岛湖的生态状况敲响了警钟。

2011年11月,财政部、环保部等在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2012年至2014年作为三年试点期,在新安江流域上游和下游之间,建立起一个基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跨流域生态补偿新模式,着重解决流域上下游水质保护与受益分离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实施的执行监督和协调处置机制。

试点方案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监测为据、以补促治”,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专项用于新安江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其中最别具意味的是,5亿元补偿基金中,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

在多年不相往来后,黄山市环境监测站站长何文英开始与自己一省之隔的新同事——杭州淳安县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展开合作,双方每个月都对交界断面水质进行一次联合检测。

何文英告诉记者,最后确定的两省跨界断面水质标准为介于二类水和三类水之间,水质标准以2008年到2011年的3年平均值为基本限值。2012年、2013年,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出境断面水质稳中趋好,安徽获得浙江方面每年1亿元生态补偿。

“两年来皖浙两省跨界水体监测结果,印证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覆辙’的初衷。”黄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许继伟说,尽管补偿资金相对于流域生态保护的需要仍是杯水车薪,但却具风向标意义。上游的安徽省为护送一江清水到浙江省而作出的贡献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而这种回报也有助于促进新安江水环境保护。

新安江流域“生态联治”,已经得到国家层面支持。2013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安徽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分析说,依据该《规划》,新安江上游保护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政策机遇:短期的生态补偿试点将形成长效机制;国家更多资金投入到流域生态治理;上下游之间将统筹协调,探索建立流域环境共治、产业共谋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 刘啸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