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推动文化资源产业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09 19:1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周玮)文化部提出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构想,经由媒体报道形成近日文化热点话题。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玉珠9日接受新华社专访,对正在紧锣密鼓策划设计中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进行粗线条勾勒。

    丰富“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

    刘玉珠说,规划和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东西方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交融,是古丝绸之路不可磨灭的,或者说卓越的历史作用。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文化应当发挥起更大的作用。”他说,提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其目的就是创造一个载体,加强文化产业在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对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丰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在刘玉珠看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是以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大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打破按照行业、按照行政区划单打独斗的状况,整合各方面资源,使区域内文化要素和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满足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

    刘玉珠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创新活力,特别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文化产业有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色,以满足国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他认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相关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从而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增强文化认同夯实民心基础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沟通还有很大空间。”刘玉珠说。

    他认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还具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建设目标,即:创造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以此载体,将我国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理念等传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增进理解、沟通、尊重,加强国际交流和互信,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文化认同,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民心基础。

    促进西部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丝绸之路核心区域涵盖的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都属于西部地区。刘玉珠说,西部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生态集聚区,也是最重要的水源区,在产业发展上不能再走东部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同时西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他说,提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概念,对于丝绸之路沿线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将西部地区相关省区和城市串联起来,更好地发掘沿线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整体性地推动资源转化和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更大的国际平台上谋划文化产业发展

    刘玉珠特别指出,对“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规划设计要具备国际视野。

    他表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各国文明的桥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也不能只关注我们自己文化产业如何发展,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在更大的国际平台上谋划文化产业发展。要结合丝绸之路辐射范围内的优势文化产业资源,加强与沿路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性文化产业交流交易活动、开展文化产业项目国际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等方式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这对于“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对于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真正把项目做好做实。”刘玉珠说,下一步我们还要依托现有成果和品牌,着力打造新的文化产业品牌,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通过工艺品、音乐、演出、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责任编辑: 王欣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