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两岸贸易的“近忧远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15 20:0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陈键兴、许晓青)两岸贸易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发展迅猛,现已达致年度总额近2000亿美元的规模。但仔细观察两岸贸易中的一些具体指标,以及今春以来两岸自由贸易在岛内遭遇的阻难,不难看出,如不能排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继续推进两岸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协议的生效实施或协商进程,下大力气扫除障碍与壁垒,两岸贸易确实存在近忧远虑。

    商务部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两岸贸易额为421.3亿美元,同比下降18.2%。大陆对台出口和自台进口分别同比下降7.8%和20.6%。虽然出现较大降幅,但与去年同期出现异常贸易导致的高基数有关,倒不必过分担忧,情况会随着大陆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措施的陆续出台而好转。

    真正的“近忧”,在于已签署的两岸服贸协议迟迟不能生效,让台湾业界对后续货贸协议的商签进度与能否顺利实施感到担心。台湾《经济日报》日前即刊文指出,如果不能尽早签署实施两岸货贸协议,将直接冲击台湾出口产业,对已陷入“闷局”的台湾经济将是雪上加霜。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计划实施3年,对台湾出口大陆产生明显助益,但台湾业界也注意到,虽然早收项目的出口增长率高于非早收项目,但并不表示相关产品在大陆的市场占有率也随之提高。数据显示,台湾对大陆(不含香港)出口比重近年仍维持在三成左右的高水准,但在大陆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却由12%降至8%。台湾《工商时报》就指出,“长期以来,不少人担心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比重过高,事实上,真该忧虑的是我们在大陆的市占率越来越低”。

    如何消除上述隐忧?进入一个更加开放、商机无限的大陆市场,显然是必由捷径。台湾《经济日报》即认为,两岸应尽早签署货贸协议,使大陆台商得以较优惠的价格取得来自台湾的原材料,从而降低在大陆的生产成本;同时,台湾出口大陆的最终产品也可利用降税优惠,增加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此外,两岸产业利用双方产品得以免税交易的优势,将能进行更深层的产业链结合。

    至于“远虑”,则是民粹泛滥、政治操作加剧,而使岛内缺少理性讨论空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干扰着台湾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对外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在两岸“三通”、ECFA实施所创造的便利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面前,外向型经济导向的台湾是积极拥抱大陆市场、开拓全球市场,还是故步自封、消极自我保护,攸关台湾经济能否把握良机,转型升级,强劲复苏,也关系着两岸贸易能否扩大规模、再上层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台湾出生的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不久前指出:“世界一体化的潮流太快了,慢了一步就可能步步皆输。台湾已经慢了好几步,很多有利的机会已经丧失,真正关心台湾前途的人一定要考虑什么对台湾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诚哉斯言!

责任编辑: 向思敏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