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修水利重在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22 09:3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缺少的根本资源,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所以,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了水利建设,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这也意味着,这个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显然,此番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是对既有政策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契合现实的决策。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分别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源保护、生态治理、灌区建设等五个方面,规划了2020年前要分步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

    可以说,既有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也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着眼;既有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用意,又有增加有效投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意图。通过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自然层面的旱灾与洪涝,也许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但至少可以将危害减少到最低,不让水利设施的阙如和薄弱,成为推进新“四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明显掣肘。

    需要强调的是,之前的水利建设一直存在“重建轻管,重用轻护”的现象,政府花大力气建设的水利工程,因为管理不到位、维护不给力,可能没两年就毁了。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机制的缺位。所以,这次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比如说,重大水利工程完全靠企业社会投资兴建肯定不现实,但是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就需要市场的力量;再比如,要避免建好的水利设施陷入“公地悲剧”,就要依靠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使之产生维护“私地”的责任感。

    只靠政府投钱搞“示范”,这样的政策一定持久不了。政府投资兴修水利要避免沦为无谓烧钱,就要重视完善市场机制;惟其如此,水利工程建设才不至于要么短命要么低效,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舒圣祥)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