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简政放权”缓解就业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05 09:47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并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据中国政府网报道)

    又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又是一些“简政放权”的具体举措。唯有不折不扣的落实,才能缓解就业难。

    就业难不是个新问题,每年大家都会关注。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到了创纪录的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如果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及大量的海归生,今年的就业人数可能更多。年年递增的就业人数,使得人们觉得就业似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就业难。不少人还记得,去年5月,李克强总理也曾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就业难的核心,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简单表述为供需失衡。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加速,每年的毕业生逐步攀高,造成人才相对“过剩”;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国有单位难以消化吸纳每年庞大数量的大学生就业需求,而大学生们仍想往这些单位里“挤”,不愿意去中小微企业。事实上,在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小微企业在法律和政策、资源和机会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员工应得权益保障和满足还有所欠缺,与国有单位待遇相差悬殊。

    尽管不愿意,有限的签约人数里民企依然是主力。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已签约2014届高职高专与本科毕业生中,签约“国有企业”的分别占26%、27%,不足三成。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注册登记门槛高、审批时间长、贷款比较难,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有限,造成就业容量不大。今年一季度,国家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废除了各种限制,全国新增企业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改革成果立竿见影。企业审批手续简化,既方便企业又能够更多吸纳就业人口。创造就业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放活了、限制少了、准入门槛低了,就业无疑就更容易了。 

    所谓简政放权,实质是将政府机构一个主体的决策权、行动权,交给人民群众自行做出决策和自主行动,让市场活力随之大增。这次“简政放权”还有一个举动是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目前国务院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一纸证书漫长的认定过程更是挡住了不少人的就业创业之路”。政府部门热衷于个人资质资格证书一方面有其合理性,是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着想;但另一方面,还有其深刻的动因,每项资质资格证书都必须考试,有可能涉及潜在的利益收入。

    创业也是就业。这次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有34项是关乎投资创业的,在财税政策等方面不断予以支持。包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以及“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条件的服务型、商贸企业和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税审批”等审批事项的调整,有利于减少中间不必要环节,释放市场活力。

    总体来看,简政放权、放宽准入、取消资质资格证书认定,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而且有利于减少和消除腐败。当前我国各领域还存在阻碍就业创业的因素,比如就业创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创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问题等。唯有切实简政放权,让政策落地,才能缓解就业难。(李忠峰)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