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率先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09 11:16 来源: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金山张堰镇秦望村。村民陈仁根一看到村主任包兴连,就兴冲冲地上前询问:“我家的7亩田,什么时候可以签约入股合作社?今后会有分红吗?” 

  老陈要加入的合作社,正是金山区在全市率先探索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接下来,秦望的村民,只要以自家三五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每年不仅可获得“每亩550斤稻谷”的土地流转费,还有望在年底再获得一份合作社收益分红。

  “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有利于规模化经营。但随着规模经营效益越来越高,如何让流出土地的农民收益水涨船高,也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金山区委书记杨建荣告诉记者,《金山区关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期出台,在推行家庭农场、完善专业合作社、做大农业企业同时,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新的经营方式,保障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高、更可持续的收益。今年以来,张堰镇、廊下镇、枫泾镇已试点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反响热烈。

  在秦望村,首批76户试点农户中,同意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向超过95%。

  流出土地,农民将有两次收益

  陈仁根家有7亩承包地,在村里算多的,现在全部流转出去,每年流转费有5110元。

  而镇里的另一位老农史伯才,前几年承包了120亩家庭农场。张堰镇党委书记钟美龙到田头调研时,老史乐滋滋跟他算起了账:自己和老伴经营120亩地,一年下来基本不需要请帮工,种粮食就可获得10多万元的年收入。

  钟美龙发现,若是不种粮食,而是种植当地小有名气的施泉葡萄,亩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如果生产其他经济作物,效益也十分可观。但是,那些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从此却只能每年获得一笔基本不变的土地流转费。如何保护原来拥有承包地的农民权益?

  陈仁根说,签约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后,他将获得两次收益:第一次,是原来的土地流转费;第二次,是年底分红。如果土地股份合作社种常规三麦和水稻,一年可获得每亩500元左右净收益,其中25%留作公益金,另外75%则将在当年底分红给农民。陈仁根家的7亩地,年底就可再得2600多元。若是合作社种植特色水果等经济作物,他家在年底分红时还可获得更多。

  那么,土地股份合作社如何产生?今后又由谁来运营?

  据介绍,秦望村正在试点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在原来的村集体合作农场基础上成立,经营范围是450亩农田。这一片农田,由陈仁根在内的76户农民流转出来,他们将成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首批股东。接下来,村里将召开76户村民的户代表会议,请他们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表决,并正式签订加入合作社的入股协议。“一旦试点成功,农民成为股东,个人收益也就能和股份合作社收益挂钩了。”有关负责人表示。

  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团队,将包括负责农业条线的村委会副主任、村主任助理以及两名有经验的老农。

  被问及“合作社到底能否给农民带来分红”时,包兴连颇有信心地告诉记者,去年村集体农场纯收益达13万元;今年转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大部分面积仍经营相对稳定的粮食类作物,另有一小部分则尝试种植樱桃、蟠桃、梨等特色水果,今后或可让入股农民拿到更多分红。

  要想分红,得先“做大蛋糕”

  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一种着眼长远的制度设计。在金山区区长李跃旗看来,只有先“做大蛋糕”,不断提高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土地股份合作社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张堰镇把“做大蛋糕”的期望寄托在村集体合作农场身上。钟美龙告诉记者,家庭农场可以解决一家一户的增收问题,而村集体合作农场则着眼于先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然后再通过分红方式让所有入股农民得益。

  钟美龙坦言,张堰在2011年曾做过一次调研,发现全镇各村的集体经济薄弱。与此同时,全镇流转出来的1.7万亩农田有50%以上分散在外来经营者手里,土地产出较为低下。在走出去考察多个先进村之后,他们提出了“村村办农场”的设想,准备在提供优质、绿色农产品的同时,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带动农民增收;另外,也借此转变村干部作风,锻炼一批可以“接班”的年轻村干部,推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张堰镇9个村和镇农技中心都有了自己的集体农场,总经营面积近3000亩。

  40岁的包兴连告诉记者,秦望村集体合作农场成立于2012年6月,其中107亩由村干部自主经营;其余300多亩分3个片区,分别由3位有经验的种田能手负责经营。作为集体农场场长,种田已有2年多,并收获了不少心得:第一,自己真的会种田了,而以前根本不知道何时下苗、何时稻谷抽穗,更别谈指导农民如何种田了;第二,每到农忙时节,10多位村干部和村条线人员一起挑秧、一起扛稻谷,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第三,村民们在“围观”村干部干农活的同时,双方的感情距离明显拉近了……去年,村干部自主经营的107亩农田获得纯收入5.5万元,而今后有望更多。

  钟美龙设想,现在每个村有200亩集体农场,逐步转制为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其中100亩种植粮食作物,以每亩500元纯收入计算,年总收入在5万元左右;另外100亩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以保守的每亩5000元纯收入计算,年总收入在50万元。这两项加起来,一个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年总收入可达55万元,其中75%也就是41.25万元,可在年底作为第二次分红发放给农民。

  但是,村干部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积极性从何而来?据介绍,张堰镇所有村干部经营集体农场,不会领取一分一毫的工资,而主要在村干部考核机制中得到体现。包兴连向记者透露,去年自己年收入9.9万元,其中有1万元左右与“种田业绩”直接相关。今年初,他与镇长签订新一年的“经济目标责任书”,其中第三条就列出了村集体农场的亩均收益,并在考核总分值中占到了10分。

  而廊下镇则将由龙头企业牵头做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据镇党委书记陈国忠透露,廊下镇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首先圈定10多亩的土地范围,共涉及第一批8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户。这10多亩土地,由一家农业企业用来经营蘑菇产业,目前已在设备设施方面投入4000多万元,预计每亩产出可达30多万元。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龙头企业和流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一起成为了股东。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来,企业通过蘑菇生产加工项目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农民有理由在今后分享部分红利;而对于龙头企业负责人来说,为了降低土地风险,保证投资生产的稳定性,也愿意把一部分利润让给农民。

  索之路,正在不断延伸

  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能在合作社股份中占多少比例?在张堰镇的集体农场模式中,因为所有收益归农民所有,所以按照1亩为1股来操作,较容易被农民接受。但在廊下镇,由于有高投入、高收益的龙头企业参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所占的比例就较难确定。有人提议,按照每亩水稻年产值2500元计算,农民剩余的15年承包经营权“打包”价值在3万多元,不妨以1亩3万多元的对等价值来折算股份;但也有人认为这一方案并不周全。目前,廊下镇的相关制度设计还在积极研究之中。

  还有人担心,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万一遭遇台风等天灾,土地上“颗粒无收”,农民岂不是连原来的土地流转费这份“保底收入”也没了?据透露,金山区已邀请安信农保参与进来,一同进行新险种开发,从而确保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遭遇天灾之后,也能让农民获得最低的土地流转费收益“赔偿”。

  “制度的细节设计还在完善之中。”金山区委副书记、区三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祝学军说,今年,金山区将全面完成本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也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

  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分享农业规模经营的红利,似乎已势不可挡。

  据透露,枫泾镇下坊村新建了400亩茶园,外来投资者也与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一起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可以参与茶园今后的收益分红。而金山卫镇虽然目前还没成立实质性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但已在各村组建了8种模式的集体合作农场,探索最适合该镇的农业规模经营之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田产出。镇党委书记干永琴透露,村集体合作农场通过种田获得收益,之后收益归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就可以通过集体经济改制的方式让农民享受分红。

  金山区农委主任张亚军告诉记者,率先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还必须提前考虑相关的规范事宜。目前,张堰镇已出台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登记制度》、《土地股份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土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这三项制度,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卢静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