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中国-阿拉伯共同繁荣进步的新丝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12 18:5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辛俭强)初夏,一股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合作的热流在两块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大地上涌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丝绸之路的美好记忆,点燃了对中阿携手共创繁荣与进步的热切期望……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大漠里行进往来的骆驼,海洋中乘风破浪的宝船,打造起一座横贯欧亚大陆东西方互通有无的金桥,编织出一条东西方及沿线诸国友好交往的纽带。

    历史上,中国和阿拉伯的先人们为推动丝路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他们运送的不仅仅是华美的丝绸、精致的瓷器、扑鼻的香料,更传递着人类的文明、异彩纷呈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格局和进程。

    今天,沙漠之舟早已被急驰的列车和更便捷的飞机所取代,宝船上的风帆已换上了先进的动力。世界在变小,丝路不再艰辛和漫长。在新时代下,中阿双方的丝路情怀依旧,相似的命运,共同的梦想,让这对“天然的合作伙伴”走得更近,当目光再次相交,在丝路精神的推动下,迸发出的是对古老遗产的复兴所寄予的无限激情与憧憬。

    只有在互敬、互信、互助的基础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才有实现的可能。中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阿拉伯国家是重要的转承点,历史的基因和现实的友好合作,强劲推动中阿共同发展。

    ——中阿友好往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人类文明因为平等交流而丰富多彩。中阿之间,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但两大文明却能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体现了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就是生动有力的见证。

    习近平主席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在自主探索发展道路上前行。中国历来坚持和平发展,反对强加于人、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中阿友好往来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中阿人民彼此视对方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相似的经历和追求发展的共同目标使中国同阿拉伯各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阿拉比由衷地表示,中国是始终支持阿拉伯民族正义事业的大国,而且中国说到做到,是信守承诺的朋友。摩洛哥外交大臣梅祖阿尔说,中国是最无私帮助阿拉伯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听到这些,王毅外长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所有阿拉伯朋友对中国的信任,是双方几代人在几十年共同奋斗岁月中培育出来的,是霸权争不来,花钱买不来的,中国非常珍惜这份信任。”

    ——中阿友好往来是建立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上的。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40多年前,13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朋友一道,投票赞成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阿拉伯兄弟送来慷慨的援助。

    同样,阿拉伯人民也记得,在中东问题上,中国始终坚定地支持包括巴勒斯坦问题在内的阿拉伯正义事业,并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阿拉伯人民还记得,近万名中国医生奔走在阿拉伯国家田野乡间,救死扶伤。

    风雨兼程,薪火相传。如今,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上,打造中阿合作“升级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十年,一幅中阿合作的宏伟蓝图已在人们面前展现,中阿合作潜能将借此充分释放,实现新的飞跃。

    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构建“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这为中阿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双方实现共赢规划了路径。

    未来10年,中阿关系将驰入快车道,争取把中阿贸易额从去年的2400亿美元增至6000亿美元,把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去年的100亿美元增至600亿美元以上。中阿双方还决定把2014年和2015年定为中阿友好年,将举办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动。今后3年,中方将为阿拉伯国家再培训6000名各类人才。未来10年,中方将组织10000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交流,推动并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机构开展对口合作。中方提出的合作发展目标具体而实际,与会的阿拉伯国家对中阿合作前景深感鼓舞,充满期待。

    发展离不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过去三年多来,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些阿拉伯国家经历动荡和变化。在最近的总统选举中,埃及民众把手上的庄严一票投给了塞西;利比亚人民对于战后近三年仍然混乱的局面表达了不满;叙利亚霍姆斯老城的居民重返家园后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在经历了战乱与动荡后,如今,阿拉伯民众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才是改善民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冷战结束至今,国际安全形势复杂、热点问题频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深化合作,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繁荣稳定,也有助于实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树立一种国际社会“大家庭”理念,以合作共赢代替零和。

    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创造者,目前,中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阿拉伯国家也在努力实现民族振兴。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为丝绸之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集体合作的成果不仅将惠及双方人民,更将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丝绸之路将成为双方互利合作的桥梁、共同繁荣的纽带、文明互鉴的典范。

责任编辑: 向思敏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