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的“海洋观”必然获得世界认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21 10:58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0日上午在雅典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李克强表示,海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不断发展的海洋交通,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海上资源,已成为沿海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托。李克强强调,中方愿与各方共建和平之海,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海洋霸权,致力于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当事国直接对话谈判解决海洋争端。(6月21日新华网)

    就如何看待海洋和科学合理利用海洋,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古已有之,国人口口相传的“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优美诗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海结缘,并有着对海洋的理解、海洋文化的追求积淀的明证。但囿于历史的局限和科学发展条件的限制,我国古代在开发利用海洋、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发建设海洋上“走得并不远”,主要限于“渔猎”等简单的开发利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推进,我国已经完全有能力发展海洋交通、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开展海洋生物研究、深海资源开发以及海洋附属的经济商业产业,同时也包括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构筑和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设想,这些也都是我国海洋文化和海洋观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国与希腊等国家开展深度友好合作,可以看作是我国在海洋开发领域已经真正“走出去”并取得斐然成就的“代表作”之一。

    海洋是博大的,又是包容的,被世界各国共同认同的海洋文化和“海洋观”亦是如此。我国正在一力践行这一海洋观,也逐步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我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南海深水开展勘探、开发,我国海洋执法机构和海军频频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交流,以及依靠海洋运输最终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港口建设、运产合作、制造、设计、营销、运输、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全产业链的扩展,就是一种包容、共赢、互利互惠和开放的“海洋观”,也是惠及世界各国的“海洋观”。

    俗话说“有容乃大”。世界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目光都不可能再限制于一地一域,而是会更多地走出去,和其他国家合作交流。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也正需要各国在海洋开发利用上采取更多的互信态度、合作姿态和合作共赢的现实举措。李克强总理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并直接实现在港口租贷等领域的协同开发,既体现了中国身为一个大国的胸怀,也是现代中国“海洋观”的生动昭示。

    在一个全世界共有的“海洋观”下,即使个别国家对中国的海洋开发利用不理解不认同,也属于极个别且并不代表世界发展主流的现象,在南海这片中国固有的神圣海洋领土内,个别国家为一已之私颠倒黑白、野蛮无理阻挠我国科学研究和科学开发海洋,结果都将落于徒劳。

    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拥有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有着海岸线总长度约3.2万公里、居世界第八位的漫长海岸线,这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未来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现实之基。中国的海洋观也是世界的海洋观,我国开放包容的海洋观也正融入世界,让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海洋财富发挥更灿烂的文化传播功能,承载起国家经济发展的厚望与期盼,这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毕晓哲)

责任编辑: 陈燕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