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进展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29 19:19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让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更幸福、更有信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进展综述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施雨岑、刘奕湛)“我都60多岁了,老伴多年患病,怎么也没想到还能脱贫致富。”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进士村村民叶佰洲激动地对记者说。

    2012年,叶佰洲一家成为了中央组织部、中国残联共同开展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的帮扶对象。短短2年间,他家建起了养兔扶贫基地,年收入近万元,逐渐摆脱了困境。

    迄今,全国已有14.6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受益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在基层党组织的帮扶和带动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年贫困线标准的农村地区残疾人家庭改善了基本生活条件,在劳动致富中收获着尊严和幸福感。

    分类落实帮扶措施 建立档册

    我住的房子是危房,有没有相关的帮扶政策?

    我家里有重度残疾人,没人照顾怎么办?

    ……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的工作人员经常要针对不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

    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个特殊群体的种种困难正在得到解决:49.6万名农村残疾人被纳入新农合;24万名特困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3600户贫困残疾人所居住的危房得到改造;3.5万名白内障残疾人免费实施复明手术;730名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获得居家托养或机构托养服务。

    对残疾人进行分类帮扶,离不开完整而准确的数据库。中国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每个残疾人享有更加完善的帮扶措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要求工作人员逐村逐户进行摸底筛选,确定帮扶对象并公示。经过审核后,各地还要逐一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工作档案和汇总名册。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统计显示:我国农村仍有2000万以上的贫困残疾人。针对这一紧迫需求,全国许多地方正在积极构建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对被帮扶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实名制管理,形成完整、规范的贫困残疾人信息数据库。

    党员干部帮扶结对 生活更幸福

    在吉林省汪清县百草沟镇凤林村,14户残疾家庭和特困户住上了总计770余平方米的新砖房,户内配齐了家电、家具等。这是党支部书记吴基哲多方筹集100多万元帮助他们安置的新家。

    在云南凤庆县安石村,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在党支部书记陈维菊的帮助下发展核桃、茶叶种植,现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的辐射引领下,各地普遍通过“一帮一”“多帮一”“帮包带扶”等形式,让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全国10.9万个基层党组织和3.6万名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14.6万贫困残疾人。

    “工程两年多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地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不计个人得失,调动一切可行的资源和力量,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只为了一个朴素的心愿——让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得更幸福。

    授人以渔 未来更有信心

    “手里拿着自己赚的钱,我们眼泪都掉下来啦。”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残疾人张云山坐在自家的农家乐风味餐厅里,感慨地说。

    像张云山一样,很多残疾人做梦都想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然而,由于残障、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残疾人往往是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成果最难巩固的特困群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甘肃省正宁县,4个大型养羊产业基地、1个养牛产业基地1个、3个养鸡产业基地已经辐射带动了残疾人养殖户146户;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溪潭岭头村,6个种养基地通过吸纳残疾人入股经营、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已将村里残疾人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0560元,与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350元相差无几。

    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的规划,到2015年,全国有10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将在全国基层党组织的帮扶下实现稳定脱贫。到那时,农村残疾人群体将会过得更加富裕、活得更有尊严、对未来更有信心。 

责任编辑: 康丽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