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划定审计整改时间表 以改革治屡审屡犯顽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03 08:4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在新一轮审计风暴晒出“细账”、揭出“蛀虫”的背景下,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划定“不折不扣”整改“时间表”,明确从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入手,以改革克服屡审屡犯的“牛皮癣”。

    6月底,18份审计公告,一份中国经济的“全面体检报告”密集袭来,政府部门、大型国企、专项资金的运行暴露在阳光之下,审计旋风成为“新常态”。今年年初,李克强明确财政金融、民生资金和楼堂馆所三大审计重心;年中,到了检阅结果、力促实效的季节。

    李克强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部门“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要列出整改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实行对账销号,10月底向国务院报告整改情况,并在向全国人大报告后对社会公布。

    在“不折不扣”坚决严肃整改的部署之下,人们希望这份严格的“时间表”可以成为治理公共资金、权力运行之疴的一副“猛药”,毕竟问题并非小数——在6月底公布的38个中央部门单位审计结果中,八成部门“三公”经费管理使用违规;绝大多数部门存在会议费超标、超范围或虚列问题,涉及金额逾13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仅一个中央本级部门及34个所属单位就存在账外设立“小金库”近2亿元。

    不过,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审计署特约审计员王雍君看来,“事后监管是第二位,制度漏洞很大,监管就会力不从心,有效监管必须以健全制度为前提”。监管的本质是“防火”而不是“救火”,如果只是事后检查,审计就会堕入屡审屡犯的“怪圈”。

    此番,李克强明确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克服屡审屡犯的“牛皮癣”。从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入手,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事项连同项目确定权和相关资金分配权一并下放。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和落实决策审批终身责任制、执行监督连带责任制,依法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确保公帑花得明白、用得其所、造福人民。

    “每年审计出的预算管理问题,实际反映出财政制度改革还明显滞后,这些制度漏洞为违规、腐败、寻租提供了空间”,王雍君对中新社记者分析,预算改革是重中之重,目前预算程序早期无详细部门规划、缺乏预算听证质询辩论等必要程序、预算边界交叉重叠,加之预算执行结果未能以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政府投资表等制度性报告定期披露,使预算准备、执行、评估、报告整个流程漏洞频出。

    除了从制度入手,李克强着眼监管与发展的互动。他要求通过整改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一方面要盘活趴在账上的存量资金,整合专项、优化增量,切实使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促进“脱实向虚”的信贷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有效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要花好每一分纳税人的钱是一门学问。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正经历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监管必须寓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才能相得益彰,真正守好公共资金、管住权力运行。(记者 董冠洋)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