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第一仍是练内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01 08:57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的相关工作。(《中国政府网》)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随后,东北三省的广大干部群众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开放步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正如李克强在会议上所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东北经济迈上新了台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显著改善。但目前也面临新的挑战。去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当前当务之急是要创新完善机制体制,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手段激发出东北工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努力做到“内修于心”,提高老工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改革的手段?李克强说,“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经营和创新创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试点设立民营银行。支持在国企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东北工业振兴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经济稳步上升的先决条件。营造好的市场环境,只能靠全面深化改革。

    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强民生保障,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完善和做实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交通、水利、铁路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改造。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民生保障是创造产能的首要条件。民生问题处理好了,会激发出群众的工作热情。东北的工人阶级,当年“先生产、后生活”,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因此,“情”一定要还上。地区在追求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还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红利。

    总理一贯强调做强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东北。但是,眼下一些地方对于实体经济领域“不敢投”、“不愿投”的心理日益蔓延。甚至当前社会上出现“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等说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色就是实体经济,不仅不能放下,还要做大做强,成为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柱。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自身优势,做强装备制造业,抓住高铁、核电、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契机,促进技术、产品创新,推动“东北装备”走向世界。同时,政府需要加大实施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一系列的鼓励和引导政策。利用多方位、多领域、多产业的发展手段,将东北工业产业链发展和延伸,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弥补过去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不足,将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法宝。(褚津笙)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