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再出发” 塑造企业竞争力是重中之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01 11:38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东北一个地级市的一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8个月时间盖了133个公章,原定开工日期早过去了,还有12个公章没盖完。这是李克强总理昨天在主持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时提到的一个事例。

    李克强说,这足以说明,一些政府部门束缚企业的条条框框有多严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经济的区域,存在许多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在迈向市场经济进程中遇到许多特殊困难。他说,东北真正要走上振兴之路,还得靠内生发展动力,要靠自己努力。改革要从自身的改革做起,最终还是要靠东北人民群众,靠创业、创新发展。还是要以简政放权等改革为契机,激发上亿东北人民的积极性,激发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激发社会的创造性。

    因此,昨天的会议明确,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经营和创新创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试点设立民营银行,支持在国企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强民生保障,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紧扣转方式、调结构,做强实体经济。同时,要注重发挥东北自身优势,做强装备制造业,推动“东北装备”走向世界。可以说,民营银行、国企改革、装备业同时出海,三大强音吹响了东北“二次振兴”的号角。

    早在党的十六大上,国家就提出了“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随后在2003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东北振兴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和繁重的压力。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看来,东北虽然能源、交通、制造业等产业基础雄厚,但是振兴难就难在市场内生动力不够。

    袁钢明:总的来说,咱们国家发展比较快的大多是新兴产业,它们底子薄、起步晚,结果反而后来居上。越老的工业基地看起来经济雄厚,其实它的包袱越重,障碍越多,困难也越多。

    总的问题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问题,这个路子还没有开辟出来,还是要学习市场开放已经取得效果的沿海地区,或者说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要加大力度改革,发挥企业和地方的自主积极性。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经济学者马光远则认为,这次提出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举措,可谓“耳目一新、名副其实”。

    经济之声:东北二次振兴号角吹响,民营银行、国企改革、装备业可谓三强同时出海。昨天的会议明确提到在东北试点民营银行,今天很多媒体都在关注。试点民营银行为什么要在东北特别提出?有哪些明显优势?

    马光远:在这一轮的改革制度创新过程中,金融改革是重头戏。民营银行我们前段时间刚刚推了三家,这三家都是在东部。事实上广大的西部也好,还是东北也好,都面临着金融改革起步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民营银行作为未来提升各个地区金融业层次、金融业服务水平、金融业竞争实力的主要着力点。预计未来不仅会在东北试点民营银行,而且在整个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过程中,都会有民营银行的影子。

    事实上,这是一个风向标。在东北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像以前一样,光考虑怎么样扶持企业,让它渡过困难期,而是在大环境上,整个大的制度层面上做一些创新。民营银行事实上就是金融改革层面的一个创新,这一步棋走得特别妙。

    经济之声:昨天的会议提到要深化改革,当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来说,改革怎么改?

    马光远:这次的改革跟上世纪90年代不一样,那时主要解决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困难的问题,而这次改革是站在新的一个台阶上来考虑我们怎么样把东北的企业做大做强的问题,怎么样提升它们竞争力的问题。

    这一次我们讲东北振兴跟以前也在讲的东北振兴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题不是要解决以前的困难,最主要的是要塑造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它们在产业层面、企业层面的整体竞争实力。

    在企业的制度改革层面,比如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样在东北这么一个老工业基地、国企扎堆的地方推进,这可能是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我认为这次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内涵式的制度创新,未来最主要的工作是塑造大的品牌。

    经济之声:装备业出海,实际上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原有优势产业的升级。试点民营银行、国企改革、装备业出海这三只“领头羊”,反映出这次东北振兴什么样的远景规划?

    马光远:从环境的制度创新,到企业的制度创新,到最终怎么样把产业做大做强,并且让产业走出去,这是整个东北这一轮振兴最主要的线索。

    现在我们东北等地区很多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下一步怎么走出去,这是需要重视的第一个问题。第二是,怎么提升这些企业在整个全球相关行业中的竞争力。比如在数控机床方面,我们跟德国和日本相比还有距离,我们怎么样来弥补这个距离?

    这次东北振兴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是说我们来解决普通的困难,而是怎么样迎难而上,甚至可以讲与狼共舞,最后要把东北打造成一个在全球非常有竞争力的基地,所以这次东北振兴是名副其实的振兴。

    编辑部观点:扬长避短 真正实现东北装备走向世界

    节目编辑张慧娟:东北可以说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为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目前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工业经济需求减少,这导致东北原来倚重较多的煤、油、电、钢等支柱性产业发展出现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东北地区的经济改革更具市场潜力,改革就是要释放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活力。

    如何激发市场活力以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最重要的就是,发挥东北自身在重工业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依托原有重工业发展的技术与人力资源,做强做精强装备制造业,比如高铁、核电,增强技术的革新以及产品的创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东北将会承载中国的高铁技术走出国门实现更多的技术设备产出,真正实现东北装备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