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民有序安置:初步实现有饭吃、有水喝、有住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09 07:2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云南鲁甸抗震救灾指挥部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地震造成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目前受灾群众的生活初步实现了有饭吃、有水喝、有安全临时住所。 

  鲁甸地震灾区已有18.7万人的应急供水基本得到解决,占需解决应急供水人数的八成,其余4.29万人的供水管网正在抓紧抢修中。灾区道路抢险保通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8日16时,还有3条公路、共计12.2公里正在抢通,其余路段已全线恢复通行。截至7日23时,云南电网因灾停运的电力线路已全部恢复,尚有109个低压配变台区正在加紧抢修;地震造成的停电用户除台区被淹及房屋倒塌等不具恢复意义的外,已基本全部恢复供电。金融服务方面,目前地震灾区银行网点已全部恢复营业。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日至12日,鲁甸地震灾区及堰塞湖上游流域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过程雨量累计20毫米至40毫米,局地50毫米至100毫米。气象专家表示,强降雨将导致堰塞湖水位上涨,并加大灾区山洪、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危险性,需加强水情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排险。

大灾无情,人定胜天。 

  地震发生后的第四日,重灾区巧家、会泽两县受灾群众洗上了热水澡。“洗个热水澡,心情好了不少。”会泽县受灾群众钱启花告诉记者。

  外界大力支援,灾区自力更生。目前,云南昭通地震灾区的生活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受灾群众人尽其力,积极投身救灾,各项秩序正逐步恢复。

  “灾难终究会远去”

  巧家县红石岩村肖家坡小组熊荣花在地震中失去了儿子,刚处理后事回来,全身都湿透了。带着两个女儿从洗澡房出来,她的心情平静了不少:“毕竟灾难已经过去了,日子还要继续。”

  8月8日中午,70岁的余兴富老人正在路边的彩条布棚子里哄小孙子。“你们家没领到帐篷吗?”记者凑上去问。“有了,在坡上面”,老人回答。地震那天,正是余兴富小孙子一周岁生日,虽然经历大灾,有小家伙在,全家人依旧拥有快乐。余兴富家的房子震裂了,但没有倒塌,之后,余兴富家五口人和其他五家人一起搭伙吃饭,8日才开始自己做饭吃。午饭是从屋里抢出来的大米,菜就是地里的南瓜和洋芋。余兴富的儿媳妇介绍,地震后,除了一顶帐篷,政府还发了一张折叠床和两套被褥,还有四包方便面。小孩以吃奶粉为主,附近的商店里还能买到。

  记者发现,在巧家县,救援部队将净化后的山泉水装满了几个充气塑料大桶,方便群众饮用。

  条件的改善,让群众有了恢复生产的自信。在鲁甸县,受灾较轻的地区已经开始恢复农业生产,为秋收做准备。

  “有力出力,一起挺过去”

  8日,香味从龙头山骡马口安置点飘出,“这土豆一天切100多斤没问题。”42岁的余朝元在安置点“炊事班”里当起了“炊事兵”。这个“炊事班”大多数是附近的村民,有和他一样的男人,还有一些妇女。

  土豆、辣椒、肉,切菜,炒菜,从上午9点开始,“炊事班”就忙活起来。这个由10多个村民组织起来的“炊事班”,承担着骡马口安置点近千名群众的伙食供应。

  “有力出力,大家才能一起挺过去。”虽然还住在安置点,余朝元对未来充满了乐观。

  中午11点30分,已有孩子拿着碗筷在大锅前咬手指。“开饭了!”一位大嗓门村民吼了一声,村民们从各自的帐篷里走出来,排着弯曲的队伍,等着吃午饭。主食是大米和馒头,菜是炒肉和炒土豆。“炊事兵”们把饭菜和碗筷一字排开,由专人负责打饭和分发碗筷,就像一条流水线。

  有力出力,是众多灾区群众的共同口号。

  在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的物品发放处,志愿者杨洁已经忙得满头大汗。“没吃早饭的到这里来领泡面。”人瘦瘦小小的,嗓门却不低。

  每天一大早起来,晚上又忙碌到深夜,但是杨洁说:“家人都安顿好了,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是本地人,更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事情。”

  让老人和孩子先吃

  夜幕降临,骡马口安置点的灯光亮起来,温馨了整个静寂的夜。

  水泥路边的一顶帐篷内挤着十几个人,63岁的赵荣新说自己一家6口人,还有另外3户,“主要是有6个孩子,要照顾好这些娃娃。”

  “床肯定挤不下,主要是让小孩和老人休息好,我们哪里不能睡哟?”尽管赵新荣自己已年过花甲,但他拍拍胸口说自己身体好得很,“只要老人孩子有地方睡就好”。

  连日来,鲁甸天气闷热,蚊虫滋生较快,灾区卫生防疫迫在眉睫。8日上午,暴雨过后,武警云南总队医疗队及时出动3个小分队在鲁甸灾区全力做好灾区消毒防疫工作。

  “老人家,你的病情没有大碍,只是感冒,还有就是血压有点高,我们给你开些药,你要按时吃,注意休息。”在龙头山镇龙泉社区,武警云南总队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李永光一边细致地诊疗,一边耐心地对回族奶奶马玉芬进行疏导。

  66岁的马玉芬儿女都在外打工,身边只有3个孙子、孙女。地震来袭时,老人受到了惊吓,感到胸闷难耐,以为自己的心脏病又复发了。李永光的话让老人悬在嗓子眼的心放下了。“老人的心理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惊吓,在平时的治疗检查中,要多注意对老人的照顾和开导。”李永光说。

  温暖的情谊,汇聚成了不屈的抗震救灾力量。食物不够,老人和小孩先吃,管饱,很多人饿着肚子还互相谦让……每每行走在灾区,都被这些细节感动着。

责任编辑: 卢静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