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堰塞湖排险进行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09 07:2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8日电(记者 侯文坤 浦超 吉哲鹏)1200万方的堰体、上百吨的巨石……鲁甸地震灾区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险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8月3日,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引发正在建设的红石岩水电站上游的一处山体滑坡,造成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委会区域内牛栏江堵塞形成堰塞湖,河段水位上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堰塞湖威胁有多大?

    “这是灾区目前最大的堰塞湖。”现场指挥此次堰塞湖排险工作的武警水电部队指挥部总工程师马青春向记者介绍,湖面距离堰顶还有40多米的高度,目前水位正每天上涨,如果遇到降雨天气,涨得还要更快些。

    在高山峻岭间行进十余公里后,记者看到湖面上随处可见房梁、门板、石棉瓦、生活用具等大量漂浮物,从堰塞体岸边爬上堰体顶部150米左右的距离,记者手脚并用足足用了十多分钟时间。

    堰体上巨石林立,基本没有平整的地方。两侧是悬崖峭壁,一遇滑坡,整个山间都轰轰作响,令人心惊。着实难以想像地震时这里发生了怎样的景象。

    “以前这条河很浅,枯水期人都可以走得过去,单单这几天已经上涨了数十米。”火德红乡李家山村的一个村民这样向记者说道。堰塞湖形成后,上游的多个村庄已经被淹没。据云南省水利厅厅长陈坚介绍,截至8日已安全转移堰塞湖上下游影响区和危险区群众约8172人。

    “如果水位一直上涨,对上游区域和堰塞体本身来讲无疑是个重大隐患,一旦溃堤将让下游两个水电站遭受直接冲击。庆幸的是现有的信息显示下游没有较大的城市。”马青春表示,当然危险程度的评估也是动态的。就目前堰体的情况来讲,发生溃堤的可能性不大。

    堰体清理有多难?

    现阶段当地正采取工程应急排险和群众转移避险并举的方法,同时加大堰塞湖上下游水库、水电站的联合调度,并组织气象和水文部门实时加密现场监测。5日,随着3台挖掘机先后转运至堰塞体边上并开始作业,堰体的清理工作也正式启动。不过受周边地形地势等客观条件影响,仍旧面临多重困难。

    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一份灾情报告显示,堰塞体体量约1200万立方米,顺河方向宽度达到753米,往下游方向延伸了很长的距离。堰塞体70%来自于右岸的山体崩塌,堆积物中巨石体约占10%,块径30厘米以上的约占30%。

    负责堰体清理具体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一总队总队长范天印告诉记者,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施工现阶段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堰塞湖周边区域环境内不安全因素较多,悬崖上的不稳定岩体无法全面排除,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对施工形成较大影响;二是向堰塞体上转运大型机械存在困难,堰塞体的位置距离最近的通交通的临时渡口还有2-3公里的水路,目前转运机械的路径只有通过用载重近80吨的舟桥从河岸转运至堰塞体边以及一条仍在抢修的悬崖上的机耕道;三是施工的物资和安全保障困难,山间道路运输能力低,机械和物资调运效率都会受影响。

    “除此之外,与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不同,这次堰塞体的构成多是大石块,清理过程中还必须辅助以爆破作业,增加了工作量,也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风险。”范天印说,而且这次施工需要的多是近40吨的大型机械,不具备用直升机调运设备的条件。

    如何排险?

    国家防总、水利部前方工作组专家李坤刚表示,堰塞湖处置有3个阶段,分别是应急处置、后续处置和永久处置阶段,而目前正处于应急处置阶段。

    “很多人认为堰塞湖的排险就是把堰塞体爆破让河水流走就可以了,事实上这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1200万方的,反而容易引发山体滑坡造成次生灾害,带来新的险情。”马青春说。

    马青春向记者介绍,目前应急处置阶段初定的施工计划是围绕降低堰体高度,开挖泄流槽。根据现场地形“就沟挖沟,就槽挖槽”,在堰塞体顶部开挖底宽5米、深8米、坡比1:1.5的泄流槽,不过由于频繁的山体滑坡和必要的局部爆破随时会带来新的变化,泄流槽的走线也还可能做出动态调整。

    记者了解到,截至8日20时左右,武警水电部队已有5台挖掘机通过舟桥转运至堰塞体边,正进行排险作业。而另一条让作业机械上到堰塞体的便道仍在抢修中。

    陈坚介绍,为给堰塞体排险赢得时间并有效降低风险,已科学调度牛栏江梯级水库,其中下游天花板水电站和黄角树水电站已腾出库容近1亿立方米,上游德泽水库下闸拦蓄洪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

    “短期内要将堰塞体全部清理完毕不现实,后续处置则是下一步的工作内容。”马青春表示,现阶段的应急处置是为保障汛期蓄水量到达一定量后能够及时引流,避免危及上游更大区域,也避免给堰塞体造成太大压力,消除对上下游的安全隐患。排险部队将尽最大努力尽快排除堰塞湖险情。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