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11 09:35 来源: 气象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前不久,“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由中国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简称“山洪工程”)办公室自主研发,是一个集建设计划、审批、建设进展、检查验收、档案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山洪工程全程信息化管理。这将山洪项目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自2011年8月山洪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建设效果显著。这离不开对山洪工程管理的规范化。

    以需求为牵引强化管理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2年5月,中国气象局印发《山洪工程建设指导方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山洪工程建设任务涵盖了气象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信息网络、装备保障等5大系统,其中70%以上的投资安排到县级气象部门。

    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庞鸿魁说:“山洪工程‘小’而‘广’,资金‘少’而‘散’,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办法,规范建设与管理程序,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2013年10月,中国气象局出台《山洪工程管理办法》,结合国家发改委对该工程的要求和中国气象局重点工程管理办法,建立了适合山洪工程的管理模式。

    “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大型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山洪工程必须用好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更好地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效益。”中国气象局山洪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玉彬说。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山洪工程办公室,进一步督促工程建设落实情况,以最大限度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效益。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表示:“为了更好地统筹协调、规范建设过程、发挥建设效益,强化山洪工程管理势在必行。”

    集规范化量化信息化于一体

    山洪工程是气象部门所承担的规模最大的工程。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逐步发展,如何进一步结合实际、逐步完善山洪工程是气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大工程建设不能只顾解决技术问题,谁去管理工程?”王玉彬对此提出了疑问。

    “我们特别注重对前期工程需求的管理,年度资金的落实以及建设任务的把关。”庞鸿魁对山洪工程资金的管理如是说,“同时,在每年年底要根据工程建设的执行进度进行抽查,确认资金的落实情况,并对未落实的进行督查督办。”

    规范化的管理是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山洪工程已初步形成管理规模,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支撑下,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质量、进度、投资形成“铁三角”,齐头并进。此外,山洪工程的项目和任务都已量化。结合工程实际,量化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在实施中对照、控制,及时纠偏,努力实现既定目标。这使该工程项目完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山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建成则是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标志。该系统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投入使用。“这解决了过去项目建设资料繁杂、责任不清、流程混乱的问题,为工程管理有效科学地运行提供了帮助。”王玉彬介绍道。

    使命在肩任重而道远

    山洪工程正处于实施攻坚期。根据需求,今年山洪工程投资安排向系统的集成与整合方向转变,自上而下的统一以及有效的沟通与配合至关重要。顾建峰认为:“在保持山洪工程项目连续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气象业务科技改革和气象现代化的任务与目标,进一步统筹集约,更好地发挥建设效益。”

    山洪工程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玉彬表示,在不断推进建设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后评价制度,规范工程建设后的评价,通过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不断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对于山洪工程不断优化的管理,既要有详细全面的计划,又要保持高度灵活性;既要重视细节,又要着眼全局;既要鼓舞团队热情,又要结合实际,全面建立工程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张静 郭维)

责任编辑: 肖磊涛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