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开始,李克强总理首先提议,为云南鲁甸地震遇难者默哀。 “目前,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617人。我提议,全体起立,为遇难同胞默哀。”总理的语调低缓而沉痛。 参加会议的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委负责人,以及全体与会人员一同起立,低头默哀。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变得异常安静。 两周前,在震中所在的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也曾出现过如此一幕。地震发生后,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踩着泥浆、瓦砾,徒步5公里进入震中,察看伤员救治、物资供应,并召开现场协调会,部署抗灾救灾。他强调:“要把救援生命放在第一位。”正是在此次协调会上,李克强首次提议全体与会人员起立,为遇难同胞默哀。 两星期后,同样以默哀开场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抗震救灾工作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会议将听取云南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最新情况汇报、研究安排恢复重建等工作作为首项议题。 李克强十分坦率承认,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伤亡情况“超出预料”。随着前方伤亡数字上升的消息不断传来,当晚10时许,他与习近平总书记通报情况后,决定即刻赶往震区。看到道路被山体滑坡损毁正在抢通,他立刻下车,沿着泥泞的田埂小道,徒步5公里,进入震中受灾最严重的龙泉村。 “只有到了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西部地区之困难,生存条件之恶劣。”李克强语气恳切地说。他回忆道,鲁甸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震源浅,烈度达到9级,自己在震区群山环抱中看到倒塌的楼房和不断被抬出的伤亡群众,感到“十分心痛”。 在震中察看灾情时,李克强要求当地负责人“只讲困难”,因为“我来就是解决你们解决不了的困难的”。事后,鲁甸地震抢险救援、医疗救治、道路抢通等各项工作,被舆论普遍评价为“科学高效、有序有力”。 在19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对灾区基层干部、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在前期救灾中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下一阶段的救灾作出重点部署。他强调,目前抗震救灾已由应急转入常态,灾区的救灾、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要做到“无缝衔接”。他关心的问题大到灾后科学重建规划,细到要求有关部门加紧调运“棉帐篷”:“应急救灾过渡安置还没有结束。鲁甸灾区属于高寒地区,不能让灾民没有棉帐篷过冬啊!” 针对发改委在恢复重建中提出的建议:对西部地震活跃区农村新建住房执行强制性设防标准,同时对老旧房屋按标准进行加固并给予适当补助,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防震减灾水平,李克强予以肯定。他说,鲁甸灾区地质条件恶劣,地震、地质灾害频发,灾后重建既要大力推进民房重建加固,又要认真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地质灾害隐患处置,更要科学评估当地的地质承载能力,考虑适当减载等多种可能的方案。 “总之,各相关部门要对灾后重建科学评估,不能‘抢进度’。”李克强态度坚定地说,“灾后重建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傅旭)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