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服务业发展有望加快 促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22 12: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我国服务业今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提高将平抑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分析说。

    今年7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出台,提出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等11个方面。

    8月19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讨论了作为生产服务业的科技服务业。上述会议提出,要以研发中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意义重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指出,通过发展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提升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由注重规模化、集中化生产向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个性化定制转变,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向创新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转变。

    他认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目标是47%,这一目标在今年就可以实现。

    生产性服务业有望加快

    中国生产型服务业将迎来新的时期新的时期。

    所谓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多年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但是相应服务业没跟上。

    以科技服务业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近年来国际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世界第二,但是被引用的次数并不高,转化为生产成果的比例也不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刘峰认为,中国科研转化过程中存在产权问题,是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又一原因。

    现在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科研和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能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因为目前科技服务业内行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北京的技术产业已经占据了北京GDP的7%。科技服务业还能带动其他行业和产品升级,科技服务业所提供的技术型新服务将会优化市场配置。而科技服务业也顺应了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的时代潮流。

    下一步要放开对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限制,“目前收益分配问题也降低了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科技服务业依赖于高校、研究院的研究员,现在的收益分配却还是按事业单位的办法,打消了研究员的积极性。”他说。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发展科技服务业进行了部署。该会议指出,下一步要以研发中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

    具体而言,要有序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支持合伙制、有限合伙制科技服务企业发展。 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大型科技仪器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向社会开放服务。

    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发展等。

    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让科技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支撑。

    这是继7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强调重点发展11个生产性服务业措施后,新出台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促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认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的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发展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助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研发设计服务是产业链上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处于“微笑曲线”的高端,加工制造、营销等也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也就是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工制造行业也包含着很多研发设计服务活动。

    目前中国经济这几年进入了增长阶段转换期,由前些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减弱,部分制造业行业还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现象。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提升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由注重规模化、集中化生产向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个性化定制转变,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向创新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转变。

    目前大量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缺乏先进适用技术的支撑。究其原因,与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服务意识不足,国内产学研合作协作不够等有关。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助于形成知识流动、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他说。

    目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比较低。

    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A380空客飞机。再如苹果手机尽管在华生产,但是中国代工苹果产品仅获2%利润。主要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研发、设计、销售、品牌等等没有话语权。

    比如以医药企业为例,国外的制药企业把大部分资金投向了研发和销售,核心竞争力是研发能力和品牌,国内很多制药企业是做仿制药,不搞研发,这条路越来越行不通,做好研发,形成专利和品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国内制药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开始,中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医药研发外包首选地。

    近年来中国企业也有逐步掌握国际产业话语权的案例。

    比如中国企业华为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去年已经成为全球老大,营业收入超过了爱立信。该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近10年共投入约250亿美元。

    在无线通信领域,华为已从2G的跟随者发展为4G的领跑者。华为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研发设计服务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加工制造能力的提升,表面上看华为卖的是电信设备,实际上华为卖的是技术、专利和整体解决方案。

    不过,华为这样的企业毕竟在中国是少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夏杰长认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将尽快释放。长期以来,对服务业管束太多,服务业要素的供给和市场需求都被压抑了。也就是说,本该发展起来的被抑制住了。“服务业发展关键是打破垄断,完善规制。”他说。

    数据显示,随着国家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实施工商注册登记等改革,上半年,服务业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29.06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8.1%。这释放出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的信号。

    十二五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整个服务业快速发展,进而实现服务业十二五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认为,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和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目标是47%,这一目标在今年就可以实现。

    当然,这主要是制造业增速放缓、服务业增速相对提升导致的,并不是因为服务业自身的增速实现了大幅提升。

    根据了解,“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分别提高了2.5个和3.5个百分点。

    不过,2005-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述十一五的服务业目标并未完成。2010年服务业比重仅仅为43%,未达到43.3%的目标。个别年份,比如要2007年还出现了服务业比重下降的情况。

    2011年全国服务业比重为43.1%,比上一年仅仅增加了0.1个百分点。进入2012年以怀念,服务业比重提升较快。

    统计数据显示, 2012、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4.6%、46.1%,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4、1.5个百分点。

    2014年上半年三产占GDP的比重是4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这是2013年服务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后,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继续提高的势头。

    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这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经济缓中趋稳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趋势性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各个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姜长云指出,近年来制造业发展放慢后,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显得更加明显。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达到49%,全年该比重有望比一季度低,但是十二五提前或者超额完成服务业47%比重目标是可能的。(记者 定军 实习记者 黄静 张淼淼)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