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将校训融入育人之中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04 17:5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西安9月4日电(记者 许祖华)“4年的求学之旅,交大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令我们终身受益。”西安交通大学仲英书院钱学森实验班的李俊杰在毕业典礼上深情地说。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格言,是教育精神的凝练表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砥砺前行。

    交通大学最早发端于1896年组建的南洋公学,这16字校训最早源自1909年唐文治校长颁布的“勤俭敬信”4字校训,1937年正式颁行并记载于当年6月编印的《交通大学一览》,其后历经沉浮,2005年被恢复启用。

    据西安交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16字校训源自传统经典《论语》等,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精义,蕴涵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品格和道德情操多个方面。

    “精勤求学”,意为专心勤勉地探求学问;“敦笃励志”,则是敦厚笃实地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果毅力行”,就是要果敢坚毅地竭力而行、努力实践;“忠恕任事”就是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职责。

    西安交大学生处处长尚春阳说,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对新生进行校史、校训等入学教育,让大学生在了解学校历史的同时,认识和理解校训的深刻内涵,把校史、校训融入学校的育人工作中。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能动32班学生田红珍说,在学校图书馆三楼的钱学森纪念馆里,看到过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当年在交大读书时的一张试卷,当时老师给了钱学森100分,但是钱学森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主动要求扣分,最后老师给了他96分。科学巨匠用行动为“精勤求学”做了最好的诠释。“这也将激励着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走进西安交大校园,梧桐道上绿树成荫。坐落在梧桐东道的西迁历史纪念馆,向学子们讲述着这所学校的辉煌历史和责任使命,传唱着16字校训精神。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支援西部建设,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面对国家需要,许多知名教授放弃上海的舒适生活,怀揣“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豪情,举家来到西安。

    曾主持设计出中国第一台交流电动机的钟兆林教授,西迁时将已瘫痪在床的妻子安顿在上海,孤身一人来到西安;西迁时卖掉上海房产,偕妻子来到西安的陈大燮教授,临终前把毕生积蓄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

    数千师生仅用一年时间,就使这座学校在西部顺利开学,从此扎根、开花、结果。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教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不少初创者把自己永远留在了黄土地上。西安交大人用行动践行着“果毅力行”,孕育出“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校风。

    如今,新一代西安交大人以变革创新,践行着“敦笃励志”的校训精神。实施“2+4+X”的新的教学模式,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引入科学艺术融合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坊和体育中心,探索“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全面推行学院和书院相结合的“双院制”管理,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相结合,并将体育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也为大学精神赋予了适应全球化竞争力的新内涵,形成鲜明的育人特色。

    “校训教育并熏陶了一代代交大人,他们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校训也激励着新一代交大人锐意创新,用艰苦奋斗续写辉煌。”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认为,校训作为西安交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前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将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功能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培植先进的校园文化和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

责任编辑: 薛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