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不随单项指标小幅波动起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11 09:4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在改革和刺激之间、在转型和发展之间……对于这些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中国将作何选择?

    近两月波动的宏观数据引来国内国际对中国经济走势新一轮猜想。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回应称,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李克强表示,余下四个月,中国政府将继续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眼长远解决眼前问题,努力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民生新福祉”。

    在谈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时,李克强多次强调加快创新步伐。他说,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接近高层的一位政府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解读称,过去的发展是“汗水”经济,未来要发展“智慧”经济。他说,中国八九亿劳动者中有三分之一专业人才,他们能构筑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看全局、看“总分”

    7、8月份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出现的一些波动再度引发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

    对于这一情况,李克强称:“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我们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

    他表示,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尤其应当看到,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调控的下限是比较充分的就业。

    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就业却出现增长。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3%。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1~8月,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多万人。

    李克强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增,主要是改革发了力。“我们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多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聚焦在‘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上,精准发力,定向施策。”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一定的经济增长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对中国未来的改革,穆荣平称有两大挑战:一是加速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二是城镇化与现在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矛盾。

    在谈到未来是否会因为经济压力改变政策走向时,李克强明确表示,今年后四个月,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调整,着眼长远解决眼前问题。

    具体来看,重点工作将从三方面切入:一是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财税改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使公共资金公平有效地使用;二是继续围绕破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是继续用好和盘活财政金融增量与存量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

    在听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的致辞后,BCG(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廖天舒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每年都会紧跟总理的演讲,并进行研究。

    她认为李克强总理当天演讲的核心论点,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观点一致,而且在各种公开讲话中不断得以升华和加强。

    由于深触医疗健康领域,并持续看好这个领域,廖天舒尤其关注“完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魏杰鸿也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总理当天演讲与过去提到的政策方向完全一致,关注可持续发展,并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金融资本市场开放、促进就业、提高工资等。

    “智慧”红利

    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中国获得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在“汗水”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渐转变为“智慧”红利。

    在致辞中,李克强几度热情洋溢地号召劳动者投入创业、创新和创造,并表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向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

    “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李克强表示,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穆荣平分析称,创新、创业对经济有两个贡献:一是经济活力,更容易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二是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对本报称,促进创新、创业虽然不需要大力度投入财政资金,但必须推动一系列改革。“比如,简政放权,放开准入,通过保护产权为投资活动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通过完善社保体系为每一位社会成员赋予人力资本等。”

    李克强表示,在未来,将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产业技术、质量和品牌水平。特别是要通过加快改革,破除对企业,包括个体创新者的种种束缚,并且给他们以必要的扶持、职业的培训,推动教育发展。(王子约 郭丽琴 任倩)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