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有待“强”支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12 08:4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3月到9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公开讲话中,每个月都有关于创业就业的表态。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这是他今年“两会”时的庄严承诺,也是克强经济学“合理区间”的重要参照指标。日前,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前交出了一份答卷:截止到8月份,今年中国的城镇新增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全年目标基本达到。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就业不降反增,主要是改革发了力。”李克强把这份成绩归功为改革,因为1~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其中3~8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出现“井喷式”增长,带动1000万人以上就业。无疑,就业岗位的猛增是改革的红利,但这些新企业能否在大浪淘沙中“留得下、存得活、长得大”,还需要时间检验。

    李克强的目标也不止于此,他登上达沃斯论坛,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创业生生不息,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不过说创业容易,行创业艰难,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创业者起步阶段最困难,年轻人尤其缺启动资金、缺创业指导、缺社会经验等,这时最需要“强”支持。

    李克强上任500多天来,给大众的“强”印象就是:左手“简政放权”,右手“激活市场”。无论他是痛斥一些地方官员“尸位素餐”,或者为政策不出中南海拍桌子,都是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向改革要红利;无论他是走出国门充当“超级推销员”,或推出一系列微刺激举措,都是要激发市场活力,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如今,这份“强”支持要逐渐落实到创业中去,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去除创业道路上的“篱笆”。现实中,创业者总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的形象,他们不仅要克服内在的恐惧和惰性,更需要解决创业路上的许多障碍,这些篱笆往往是旧有的体制、机制,唯有改革才能去除。比如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一些政策优惠,但很多学生因为申领手续繁琐和“面子问题”不愿申办,最后导致政策难以落地;又如一些规定在企业注资标准、注册场所方面过严,让创业公司不得不打游击。这些“篱笆”已经因为李克强的过问逐渐清除,但在一些地方,还有人事档案管理、落户制度限制等创业“篱笆”,这都需要改革去除。

    其次,降低创业市场的“门槛”。李克强特别看重电子商务平台对就业创业的作用,去年底他曾经和阿里巴巴的马云谈到很多年轻人低成本开网店,它们大多数并不符合企业登记规范,在去年才开始降低注册资本登记的门槛,给小微企业的注册开辟广阔空间。而在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明确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将创业的注册、资金门槛大幅降低的举措,无疑对创业大有裨益,但“门槛”也不止于此,在税费、监管、审批等方面,政府都还有改进的空间。

    再次,搭建创业急需的“桥梁”。大量创业者都是年轻人,他们拥有敢想、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气质,但光有气质还不够,还需要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帮忙牵线搭桥,有些是提供租金便宜点的创业场所,有些是提供争取各类资助与合作的信息,还有些是提供税费减免的申请便利。李克强提前还说要“加强社会保障,包括为创业者中的失败者提供保障,为他们再次创业提供机会”。从这个层面上说,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都是没有止境的,如今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方兴未艾,服务也可以大有作为。

    当篱笆松了、门槛低了、桥梁成了,全社会的创业兴业的热情也就足了。我们可以想象,中国13亿人口中有八九亿的劳动者,如果他们都投入创业和创新创造,这将是何其壮观的力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乃至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会在这些努力与奋斗中逐渐兑现。(田享华)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