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一条内涵丰富的发展道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17 13:13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9月16日 中国政府网)

    改革创新,试点先行。在会上,对于安徽省及云南红河州、福建晋江市、山东桓台县马桥镇负责人汇报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做法和建议,李克强总理给予肯定。他还给出了“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的中肯之语。

    中国的城镇化,有两个方面特别引人关注。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字。首先是新鲜面孔,国家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确定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这些带着改革任务之统领的“新兵突击”,将根据中央统筹规划、地方综合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有效推进着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先遣队”作用。

    “先遣队”肩负着新任务,面临着新困难,更要打开新局面。而具体到他们身上的改革任务,也无一不是带有新特色: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都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环境生态方面亟需攻关解决的项目难题,也是为中国实现全面的城镇化积累丰富宝贵的探索经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新型城镇化的先头部队在路上,而精彩的后续,也将随之而行。

    中国城镇化另一个引人关注的要素是“人”。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说“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这个“人”字,就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我们追求的城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人文沉淀的发展道路,并非是人为地造城,把农民赶上楼就了事。

    经过粗略的估算,一个农民落户城镇,需要10万元左右的配套投入。这样的成本投入,不仅考验多方的斡旋能力,还是验证政策和规划能否两只脚走好路的“试金石”和融资多元化的破题。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社会保障体系、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这些贴合人性关怀的民生工程,直接衡量着中国城镇化道路中“人”的满意度。对此,李克强总理一语中的地用“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来说明情况。

    其中,关键点是城中村和城镇棚户区改造,这也是新型城镇化所必须要补齐的短板。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这不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此外,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让落户农民能与之有同等对话的平台,让亿万人民能够就近进城,从而打破中国特有的“候鸟式”迁徙,让亲情不再被距离所隔远。

    李克强总理还强调“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就足让“开山斧”如有神助,并能劈开一条适合中国发展模式的新道路。而这,正是城镇化对应到现代化全局大战略和最大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吕涯)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