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平——与农民工面对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30 21:47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罗鑫、赵宇航、徐博)公平,比黄金更重要。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其呼唤和期待尤为迫切。

    截至2013年底,我国就业人员达到7.7亿,农民工总量则达到2.69亿,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然而,目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记者与多位农民工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

    心声一:需劳动权益得保障

    来自重庆市开县镇安镇39岁的陈勇,外出务工已有近20年了。谈到自己最需要的,他说是按时领到工资。“干我们这一行的,被拖欠工资是常有的事情,年底最担心的就是老板能不能按时给我们发工资。”

    “辛辛苦苦一年多,拿到工资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工资被拖欠却成了常事。”陈勇说,“一旦遇到老板不发工资,我们这些打工的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举报、打官司都得耗时间,我们拖不起。有些工友为了要回工资做出过激行为,那都是被逼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金英杰说,农民工案件往往时间长、程序多,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强制执行才能完成,维权之路过于漫长,而很多案子到了执行阶段,由于企业没有可以被执行的财产,农民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这也导致了不少农民工为讨薪作出过激行为。

    湖北省就业促进会会长周腊元认为,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总体规划,而且需要可操作性的细则,重在落实。

    心声二:社会保障更完善

    今年50多岁的湖北籍农民工老王正为自己的养老发愁。由于在多地打工,养老保险已“断档”。“此前在浙江打工几年,保险一直在交,前不久回到湖北,办理保险转移却迟迟没有办下来。”

    其实,像老王这样在保险方面遇到问题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周腊元说,由于工作流动性大,不少农民工在“转移”保险的过程中,面临输入地愿意转、输出地不愿意接的困境。约60%的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会滞留在最初的参保地,而返乡后的待遇却全部由输出地来负担。

    在南昌建材一条街打工的农民工老熊告诉记者,他们所从事的建材切割工作危险性高,然而工厂并没有为他们给办理工伤保险。如果发生工伤,工友们会为“旷工”拿不到工资提心吊胆,病情稍有好转,就急切地再次上岗。

    记者了解到,2013年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72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万人。尽管农民工参保覆盖面在扩大,然而在一些小规模、作坊式小企业,工伤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生产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危险机器操作培训缺乏。

    心声三:户籍管理更公平

    湖北孝感小伙小周来武汉打工5年多,“安居梦”却一直难圆。“靠一己之力买房很困难,想通过贷款来分担买房的压力。可是因为我是外地户口,找了多家银行,都不愿意放贷给我。”即将谈婚论嫁的小周现在感到非常为难。

    在武汉读高二的小秦说,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因为老家不在武汉,面临回家乡高考的难题。“两个地方的考试内容、难度都不一样,不知道咋办?”

    周腊元说,像小周、小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城乡二元壁垒的存在,城市与乡村、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户籍上,附着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利益仍存在不小的鸿沟。

    这位专家认为,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尤为重要。因为由此衍生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夫妻分居等问题已给农村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越来越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转移就业,对他们的户籍诉求应优先满足。

责任编辑: 穆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