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减税降费来得更猛烈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09 08: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两场会议:一场是国务院部门负责同志会议,部署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另一场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等事项。两场会议有一个内容交集就是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工作,相关的改革举措持续释放效应,新的增长动力也正在生成。

    在部门负责同志会议上,国务院部署了六大举措,当头炮就是推进简政放权,要求抓住有利时间窗口,有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环保等价格改革,同时年内在水利、环保、信息网络等领域再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此外,会议还要求用好用活财政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运用定向举措,推进普遍性降费,支持实体经济,缓解“融资贵、融资难”。

    国务院常务会议则顺应社会期待,在去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基础上,今年再作修订,进一步缩减核准范围、下放核准权限,并且完善监督。目录经此次修订后,中央层面政府核准的投资事项将比2013年减少40%。会议还要求,要坚持放管并重,加强后续监管。用有效的“放”和“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有效投资和创业的蓬勃活力。

    纵观两场会议以及近期李克强的相关表态,都离不开用更强有力的举措推动改革,让经济提质增效,给民生受益加分。国务院的一手牌主要就是改革,简政放权就是其中“王牌”,它能一举多得,李克强念兹在兹就在于此。对于政府而言,远期是要经济成功实现结构转型,提高产业的含金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近期则是完成好今年任务,同时谋划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社会上对于远期与近期的目标实现有一定分歧,比如对于刺激政策的看法:有的主张通过更强有力的刺激提高经济增速,让今年的任务更轻松地乃至超额完成;也有的主张保持改革的定力,不管经济速度如何变化,坚定调结构、去杠杆的方向,决不“放水”。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关键是要找到两全的方案,既能保证远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能兼顾近期增长的信心与底气。

    在我们看来,要想兼得远近两大目标,则需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对于过去改革举措进行全面梳理和督查,检验其激活市场、解放生产力的效应。由于行政层级、地域差异、实施条件等原因,不少改革措施从出台到落实再到生效都有一定的滞后期。我们可以接受合理程度的滞后,但也必须对一些部门和地方存在懒政、乱政保持警惕,人为制造出来的“滞后效应”就是误国误民,必须对阳奉阴违、尸位素餐、违法违纪等行为严肃问责。当然,如果政策出现了水土不服或者实际情况已经变化,则应该适时调整,政府决策要服从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检验过去改革举措会有两个反馈,一个是措施有效,另一个是措施无效。显然,无效措施应该及时调整,对于有效的措施,只要它能够让经济保持活力、让民生享受发展成果,同时政策的负面效应可以承受,那么下一步就强化这方面的政策取向。如果减税能够让企业恢复活力,如果降费能够增强企业生命,那就让这些改革举措来得更猛烈些。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短期财政收入的减少若能换来长期经济实力的增强,那么这部分损失的收入会在将来加倍补偿。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各种矛盾交织,任何举措都不可能是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既对我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充满信心,又要对困难和挑战有充分估计。经济增速或许会有下滑,这有过去几十年超高速增长进入调整期的合理因素,任何一个国家在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都不可能让经济始终高速增长,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尤其是,政府要把重增速的理念调整到重质量,剔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因素,哪怕增速有所折扣,它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依然十分重大。

责任编辑: 康丽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