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作关键词之三:融汇——中欧机遇共享看未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12 18:58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新华社记者 曹筱凡)当前中国和欧洲均面临促增长、调结构、保就业等现实挑战,而促进金融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则是双方共同诉求。在此背景下,深化中欧投融资领域的合作,不仅是新一轮中欧经济外交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中欧形成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中国和欧洲之间金融合作的范围广、程度深、进程快。从欧债危机期间中国继续购买欧元区国债、投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支持欧洲金融稳定;到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欧洲,提振当地经济,再到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离岸市场在欧洲蓬勃发展,这些都显示出双方经济互动频繁,金融纽带愈加紧密,为双方实体经济深度融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不少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赴欧洲收购具有品牌、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使双方均获益不菲。

    中小企业是支撑欧盟经济生态的主体。欧盟新近发布的中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欧盟约有200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欧盟三分之二的就业,对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近年来欧洲经济不景气,不少企业面临财务吃紧、本土市场萎缩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积极赴欧参与跨国并购和整合,帮助缓解了危机对欧洲实体经济的冲击。

    中欧资本融合的双赢效果获得了欧方积极、客观评价。荷兰外商投资局总裁巴斯·普勒斯曾表示,欧洲中小企业和中国企业加强合作,能够并使其走出暂时困境,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科特勒咨询集团米尔顿·科特勒认为,中国企业购买了许多欧洲公司来填补技术差距,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向附加值链条上端移动。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投资者共收购、并购120家欧洲企业,创历史最高水平。对此,美国荣定咨询公司研究总监韩其洛评价说,中国在欧洲债务危机最严重时期展开并购活动,标志着中国对外投资模式的结构性转变,从资源丰富的非洲发展中国家,转向收购发达国家的品牌和技术。

    2014年1月至8月中国对欧盟投资猛增257.1%,这表明中企对欧投资依然呈现稳定上升势头。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在欧投资将会继续上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欧金融合作的步伐加快,将进一步为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提供金融便利。

    渣打银行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业务全球主管尤卡·皮尔曼指出,人民币正逐渐被全球许多央行接受,如今它被许多人视为一种事实上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正如法国《回声报》所说,欧洲主要金融中心正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以吸引人民币形式的投资。

    今年3月中国银行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全面清算会员、托管业务合作、离岸人民币产品资金清算与结算及人民币计价产品研发推广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7月,瑞士与中国央行签订了一份货币互换协议;9月,巴黎、卢森堡相继设立人民币清算行,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英国伦敦更是成为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市场领先者。

    借助与欧洲伙伴的融汇合作,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快车道",这必将降低汇兑成本,推进中欧金融合作,支持中欧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

    当前,中国和欧洲都在谋改革、促发展,双方发挥经济互补性优势潜力巨大,深化金融合作不仅惠及双方实体经济,也有利于维护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促进全球金融治理结构改革。

责任编辑: 吕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