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抱团撬动亚欧格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12 19:59 来源: 一财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启今年第一次访欧之旅,首站居然还是德国,这是去年李克强当选总理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在一年半里两度到访一国,这在历届总理的出访史上相当罕见。尤其是,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德国,今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访问中国。两国高层如此频繁和紧密的互动,所传递的绝不仅仅是发展两国友谊的简单信号,而是各自借力形成一个撬动亚欧格局的杠杆效应。

    德国是欧洲的经济强国,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中国是亚洲的经济大国,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两国的一次次抱团,不仅是达成数百亿美元的订单,更是形成的“强”“大”的杠杆效应。所谓“强”,德国的科技之强世界有目共睹,中国人对于德国产品的偏爱与信赖也毋庸赘言,中国产业需要打造“升级版”,无疑要向德国制造学习;所谓“大”,中国的市场之大全球难有匹敌,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倚重与憧憬也无需掩饰,德国产品需要流向新市场,自然要与中国市场互通有无。

    当然,中国总理访欧,落脚点虽然首选德国,但着眼的却是欧洲,这是杠杆的一端。德国是欧洲当前经济最强的国家,其经济和政治的倾向对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它对中国而言更像是一个撬动欧洲的支点,谋求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下好中德这盘棋显然是关键。

    李克强这次访问欧洲的主题是“创新”与“开放”,他在德国的发声,也是对世界的讲话。纵观中国总理在德国两次讲演,一次是在柏林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发表《在开放中再续合作黄金季》的演讲,强调“中德合作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双方加强创新合作,可以为两国经济发展和繁荣创造更好条件,通过互学互鉴,用智慧拆解难题,开启未来。”一次是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的主旨演讲《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强调中欧之间可以共谋贸易发展“大棋局”、推动投资进入“快车道”、开辟创新合作“深海域”。

    对于中国而言,最急需的是德国乃至欧洲的尖端技术。正如李克强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上所言:“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问题,中方一直关注,希望欧方在即将推行的出口管制改革中,公平对待中方。”在这方面,德国的态度当然至关重要。另外,中国一些企业在正遭遇欧洲多方面的“双反”调查,德国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去年5月,李克强首次出访刚到德国,它就给了中国一份见面礼——德国答复欧盟委员会,反对对中国无线通信设备产品实行“双反”调查。

    德国如此安排,显然是看重它与中国的关系,要知道德国出口的60%的市场是在欧元区,还想在这拓展更大市场份额显然困难重重,何况近年欧洲经济并不亮眼,中国恰好提供了德国企业渴盼的市场,前景尤其广阔。去年李克强访问德国,双方有关方面共签署了17个合作文件,涉及汽车、船舶、环保、农业等方面。今年李克强再度访德,中德双方将签署20余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和有分量的商业合同,涉及工业、信息化、能源、科教、农业、卫生、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

    更重要的还有,就在李克强此次访德期间,中德两国商务界达成了100多亿美元的协议,不仅有商品贸易,而且有技术合作,你来我往。当然,中国总理访问欧洲,并不只是带着钱包去采购,他也在为中国制造敲开一扇欧洲市场的窗户。其实,李克强出访已经多次化身超级推销员,这次也不例外,他在汉堡峰会上就说:欧洲计划投资500亿欧元用于交通、能源和数字网络建设,希望欧方积极采用中国有性价比优势的高铁、核电等装备。

    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1/3,双方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1.5%。这两个数据虽然不能简单相比,但也说明两大经济体的双边经贸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何推动中欧双方的经贸发展,从中国领导人目前出访最多的国家就可以看到,德国就是撬动欧洲经贸关系的支点。此番李克强访问德国,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为两国各领域中长期合作制定了具体方案和措施,这就是“取法德国,得乎欧洲”的上策。

    有意思的是,中德两位总理李克强、默克尔汉语名中都有一个“克”字,可以组合成一个“兢”字,在中文里这是小心谨慎、认真踏实的意思,这既是德国人给其他国家人民留下的重要印象,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认可的美德。两国总理兢兢业业地扩交流、促合作,让中德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新标杆,撬动亚欧当前的格局,这对两大洲的发展都是幸事。(田享华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