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环保监测和铁腕治污确保一库清水润京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16 21:38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武汉10月16日电(记者 罗鑫、吴植)16日,湖北省丹江口市细雨霏霏。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水域宽阔、烟波浩渺。这一被当地人称作“小太平洋”的水库已蓄至160米水位以上,是30年来的最高值。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一直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二类以上。不久之后,一库清水将从这里北上,润泽京津冀豫4省市。

记者从湖北省丹江口市驱车前往大坝上游的郧阳码头,试图一探丹江口水库水质的究竟。一路上天然植被郁郁葱葱,几家工厂已无生产迹象。围墙上“禁止在库区从事污染生产”的标语赫然在目。

上午10时许,记者随丹江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熊屹和张波,乘快艇到丹江口大坝前的监测点采取水样进行监测。快艇在水面上疾驰,激起的水花透亮清澈。快艇在距离大坝约2公里处停下,熊屹小心翼翼地将取样器深入到水下50厘米处,张波协助她将盛满水的取样器提出水面,倒入水壶。

实际上,早在2002年,环保部就在丹江口坝上胡家岭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24小时自动监测,每4小时将数据自动传至国家环保总局检测中心。“但为了突破自动监测的地域局限性,从2006年起,我们每月都会对水库和库区多条支流进行人工监测。”丹江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副站长王宏说。

他说,随着调水期的临近,对丹江口水库取样水质的监测更加严苛,监测项目从先前29项已扩大到109项。

良好水质的保持与库区采取壮士断腕手段关停污染企业密切相关。过去几年里,在湖北十堰、河南南阳等地,一些效益好但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纷纷关停。其中,十堰停掉了年产值15亿元的黄姜产业,大批黄姜种植户一度面临转产转业。

目前汉江秋汛已接近尾声,但库区水域仍有10个作业点300多人,坚持进行汛期清漂工作,让汛期上游漂来的垃圾销声匿迹。当记者返回码头时,恰好两艘清漂船也带着10多个装满垃圾的塑料袋靠岸。

熊屹告诉记者,坝前取样只是人工监测的一部分,她们还要在注入水库的15条支流进行为期近一周的巡查监测,最远的乡镇需要驱车4个小时。

看着清澈静谧的丹江口水库,王宏说,“做好水质监测工作,确保一库清水安全北上是我们的职责。希望随着调水的成功,国家能在专业人员和设备仪器等配备上给予库区基层监测站更多支持,那样我们将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卢静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