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曾经的“制造工厂”如何转型升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06 15:3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张辛欣、何宗渝)作为我国承东启西极其重要的经济纽带,长江经济带汇聚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化工、钢铁冶金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一大批工业企业,占据了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是当之无愧的“制造工厂”。然而,曾经极富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的地区,如今同样受到成本提高、生态压力加大等冲击。如何破解制造业困境?在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向高精尖迈进成为不二选择。

今年9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经济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11月5日,三峡库区腹地烟雨迷蒙。长江之畔,重庆涪陵工业园区泥泞的场地一片繁忙景象。再过3个月,华晨鑫源汽车有限公司一期30万辆微型汽车、30万台汽车发动机项目将投产,二期还将建设越野车、商务车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汽车生产线。

“园区现已入驻企业130多户,其中投产有70户左右,去年产值已经突破500亿元。”涪陵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毛晓东告诉记者,这些项目虽然大多是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但绝非生产线的简单复制,而是在更高起点和标准上开工建设的,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些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转型升级,除了在产业转移中实施更高的生产标准,还需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新技术、新应用去撬动新的市场,抢占产业链高端。

南昌大学教授张华是江西省焊接机器人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无轨导全位置爬行式焊接机器人、弯曲焊缝跟踪自主移动机器人、平面自主移动焊接机器人、水下焊接机器人。其中,作为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水下焊接移动机器人系统,成功解决了大型构件水下自动化焊接问题,并已在九江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完成深水焊接生产现场试应用。

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童国华看来,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将会影响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位,是产业升级换代的促进剂,可以有效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相互之间的产业分工和调整,“甚至会催生一些现在还无法去预测、描绘和评价的新产业”。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迫切需要用创新为旧技术革命“补课”,以迎接新技术时代,拓展发展新空间。

转型升级,并不是单兵作战,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往往事半功倍。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流域内长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分别形成了若干重要产业基地,其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就多达96家,产业转型发展基础雄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同时,长江经济带向东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向西可依托渝新欧铁路、蓉欧快铁等直抵欧洲,还接驳东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具备得天独厚的开放发展有利条件。

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二震认为,根据《意见》,随着长江经济带大交通格局的构建、生态规划的倒逼,以及行政壁垒的逐渐打破,长江经济带产业格局优化提升将进一步提速。

瑕瑜互见,方可取长补短、趋利避害。

目前,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和产业科技制高点的领域较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整体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发挥,部分产业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各地发展什么产业、承接什么产业,都要根据自身禀赋条件、产业基础和优势,而不是盲目上马,甚至没有条件硬要上。”张二震说。

“长江经济带在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发展的同时,要避免再走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重视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力度,整体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层次。”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说。

责任编辑: 杨磊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