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价格改革真正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17 17: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资料图片:某市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暨价格机制改革听证会上,听证代表举牌抗议。(来源:CFP视觉中国)

    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李克强说,目前在价格方面,的确仍存在一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价格改革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的重要制度建设。(11月16日中国政府网)

    价格改革是由行政定价改为市场定价,即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中,价格改革都相当敏感而关键。

    人们习惯了“有事找政府”,容易对政府定价形成路径依赖,特别是政府定价较低时,人们更不愿意改变。每逢价格改革,比如水、天然气等价格调整,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又要涨价了?”其实,“逢改必涨”不是因为实行价格改革,恰恰是因为价格改革没有彻底。

    比如,稍微有点年纪的人很熟悉的“倒爷”,就是“价格双轨制”的产物。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因为价格没有完全放开,出现了同一商品在同一地方有两种价格的现象,其中一种是相对较低的计划价格,一种是较高的市场价格。能做“倒爷”,大部分都是有资源、有背景的人,他们把计划价格的商品倒到市场上去卖,赚钱不费吹灰之力。两种价格差别越大,他们赚得越多,当然也容易哄抬物价,扰乱经济秩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但是农产品、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价格并未完全市场化,有一部分仍由政府直接定价,这增加了市场化改革的难度。

    在一些垄断领域,由于价格改革不彻底,很容易滋生权力寻租,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天然气为例,气价屡涨不跌饱受质疑。这是因为,我国的天然气进口主体基本受“三桶油”垄断。试问,在垄断的情况下,怎么会有公平的市场竞争?政府定价会不会被垄断企业所左右?

    十八大以来,发改委系统中的“落马”官员不在少数,其中价格司人数居首。这说明“管”得越多,寻租黑洞也越多。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在法庭上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批权应当大量下放到市场,从源头上解决政府不该管的一些事,防止以权谋私。

    如果价格改革彻底,按市场需求定价,结果将是形成“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而不是“只涨不跌”,同时,让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也有助于产业优化升级。从长远来说,这赋予了消费者选择权,使他们能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也将管住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减少寻租空间。

    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我国 CPI、PPI数据持续走低,国际市场的输入性价格也在低位,正是价格改革的“窗口期”。只有抓住机遇,真正向市场化方向迈进,才能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责任编辑: 刘啸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