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成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20 17:04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谭谟晓、张桂林、董峻)今年3月以来,“先照后证”等一系列旨在简政放权的措施开始陆续实施,新登记注册企业快速增长。据工商总局最新统计,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92.08万户,同比增长52.58%。截至10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41亿人,比上年底增加2239.9万人,增长10.25%。

新企业“井喷式增长”的背后,是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推手在发挥作用。作为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自3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同时也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记者日前在重庆采访时了解到,作为重庆简政放权改革先行区的两江新区对审批权限大胆“开刀”,目前已对200多个审批事项的要素申报、受理、审核等流程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并向社会广泛公开,最大限度压缩审批办件人员的自由裁量空间。

为确保审批权透明运行,20个行政审批部门全部入驻新区政务中心,由窗口首席代表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履行职责,实现管理和审批“管办分离”,并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5个关键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电子监控,避免了“暗箱操作”滋生腐败。

回顾去年以来实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取消和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探索建立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等方面,举措不断,动作频频。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670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其中,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报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76%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简政放权是全面削减和约束政府审批权、全面重构公权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大制度创新,蕴含着改革创新的巨大正能量。政府正在把“运动员”的角色交给社会,通过为社会确立规则并充当裁判者,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据一些地方统计,政府权力百分之七八十集中在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其中,审批又具有源头性。对老百姓来讲,有时办一件事,要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公章。专家认为,长期以来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不但束缚了市场活力,有些还为权力寻租营造了温床;很多行政处罚权力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也给权钱交易提供了可能。

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直指“审批依赖症”,通过放管结合,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从制度上消除钱权交易的腐败土壤。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通过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给权力涂上防腐剂,使制度更为公开透明,将会营造更加宽松便利、公平公正的环境。

他还表示,铲除“审批腐败”的土壤,要进一步理顺和健全部门权责体系,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权力得到分解和制约,同时要将权力收进法治的笼子。专家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出了明确部署,包括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堵住滥用权力的后门。而这些也正是简政放权的精髓所在。

同时,简政放权对制度性反腐和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各级政府应拿出自我革命、削权让利的勇气,把“权力清单”晒在阳光下,让“潜规则”无处藏身,“寻租空间”自然也会消失,从而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蔓延,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