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背后的民生情怀与经济逻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24 08:5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央行决定自22日起实行非对称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降息犹如一场春雷,既给渴望普降甘霖的市场主体带来及时雨的消息,同时也惊醒那些唱空中国的人士,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时体现出对货币政策的收放自如。这种适应性的调整并不是说改变了政策取向,更不意味着“重改革、轻刺激”的定力动摇。

诚然,没有预兆的降息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尽管不少专家学者呼吁降息已有段时间。对于降息,央行恐怕也已经酝酿许久,时至今日才启动降息,应该是综合考虑时机和条件都成熟了,比如实际利率由于物价涨幅趋缓而面临上行压力,降低名义利率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稳定和持续。

降息背后既有民生情怀,也有经济逻辑,它的第一大好处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或个人而言,贷款利息就少了一截。过去一段时间,融资难、融资贵常常成为企业吐槽的内容,国务院也屡屡出台措施改善部分企业的信贷饥渴。

今年3月至今的大半年时间里,李克强总理不下十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这个问题,想方设法缓解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等领域的信贷饥渴。最近一次常务会议又推出十条新政,还是剑指融资难。不过,政策的见效总不免有滞后性,所以央行在会后不久启动降息,不让实体经济等到花儿已谢了。

市场也注意到此番降息也伴随着改革的步伐,那就是推动利率市场化,除了非对称降息与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外,还有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这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提高它们市场化定价能力。

这也是一举多得的措施,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更大就意味着储户的利益可以免于“误伤”,如今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采取一浮到顶的策略,储户并没有损失,如果物价涨幅还继续保持低位,那么实际存款利率则可能更佳。

当然,金融机构可能不会乐见这种非对称降息,因为银行颇为看重的利差空间被压缩了。所以,证券分析师多认为如此降息短期利空银行股,不过他们也看到长期的好处,因为只有与企业共渡难关,银行才有长远的未来。何况银行长久以来行业利润都偏高于实体经济,如今,银行适当让利为实体经济减压降负,其实也是它们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降息只是中央政府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必要手段,它客观上会有滋润企业、激活股市楼市等作用,但这并非调整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从大局出发让经济保持活力。

此番降息无法说明中国就此进入降息通道,也不表明改革定力受到干扰。实际上,要想解决实体经济之忧,降息虽然务实,但并不包治百病。实体经济要想迸发新鲜生命力,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强化创新解决,国务院近两年来推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扶持创新、推动创业等举措已经逐渐生效,这些改革的红利正在等待春暖花开时。

向改革和创新要动力,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最坚定的方向。(田享华)

责任编辑: 刘笑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